班級建設之班級文化建設——班主任如何建設一個班集體(二)

      我覺得班主任應該爲學生營造一個溫馨的“家”(有歸屬感),盡一切可能,搭多彩舞臺,爲學生的全面發展開闢更廣闊的空間(多維評價,讓學生擁有自我價值感),進而培養出自信樂觀、團結進取的陽光少年。

      班主任應結合自己的帶班優勢、帶班理念及帶班目標(最終與學生民主確立),建設富有特色的班集體。

        我的班級建設總圖譜(初稿):

一、班級文化建設

分爲三大塊: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1.物質文化三個要求:

淨化:衛生、物品擺放;

綠化:自制綠植,寫識花卡;

美化:用學生自己的作品佈置教室:書法、繪畫、小報、圖書角、“蘋果樹”背景牆(樹上的“蘋果”,張貼孩子們的照片)等。

    讓學生用自己的才藝力量,打造歸屬於自己的美麗“家園”,從而收穫成就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2.制度文化兩個方面:

一日常規:學生一日學習、生活的規範流程。讓學生明白:要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

班級公約:從學習(作業、成績等)、紀律(課堂、課間、路隊、出操等)、衛生(及時打掃、高效維護等)、文體活動(文藝、體育活動,作品展評等)四塊來約定,具體要和學生民主制定。班級公約可以張貼在“蘋果樹”的樹根處,寓意公約乃蘋果樹的“最佳肥料”——遵守公約,會讓果實“蘋果”——更碩大、更甜美。

3.精神文化三個方面:

目標文化:首先圍繞目標確定好文化支點(一個具體事物,如書本、葵花、文竹、老鷹等),接着圍繞文化支點設計班徽,最後確立班級口號、班風等;

活動文化:豐富的活動,是班級“文化育人”的重要載體。豐富的活動既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還可以給學生搭建各種展示平臺,甚至能夠給學生創造出一個具有共同目標追求的“教育電磁場”,讓每一個處在這種“電磁場”中的學生都潛移默化地接受“場”的作用,進而進行自我教育。

我初設的班級活動有——

晨語暮說:早晨老師及值日班長在黑板上寫能量寄語,夜幕師生互相訴說收穫與反思;

班級日誌(班史):值日班長輪流記錄班級成長大事記,以表揚、鼓勵爲主,宣傳、引領、成就美好。日誌“模板”很重要,所以第一週的班史記錄,班主任一定要親自把關,甚至寫“下水文”;

主題班會:分爲常規主題班會(周總結)、即時性主題班會(結合學校事務、學生表現或社會熱點事件)、微班會(表揚先進,推選“每週一星”並完成宣傳稿件)

每月一“嗨”:每月底的最後一次班會,與家長共同舉辦“同月生日”禮;

聊天本(日記本):定題或不定題,字數可多可少,有一定寫作要求(修辭、細節描寫等),有一個原則(我手寫我心,真摯的感情,高於一切)。聊天本可以和諧師生關係、瞭解學生真實的思想和心理動向、窺探班級湧動的暗流、提高寫作水平、爲學生髮展注入能量等;

點贊系統:師生點贊、生生點贊(師生、生生彼此發現、傳遞、迴應美好,並多維度平臺展示這種美好)、家校點贊(讓學生成爲家長點贊老師的媒介,可以讓學完成日記《給爸媽講老師的故事》,之後間接引導家長給孩子喜歡的老師點贊)、親子點贊(讓學生利用節假日給父母寫信等,讓家長“發現”孩子的感恩行動,然後家校溝通。老師再把家長表揚孩子的話傳遞給孩子,讓孩子也“發現”父母之愛。好的家庭樣態,就是一家人相互仰望的姿態!)

晉級文化:

小組內:坐入教室,都爲“童生”,然後隨着積分累計,依次晉級爲秀才、舉人、貢士、探花、榜眼、狀元等稱號,並獲得不同獎勵。

小組間:個人得分之和,爲小組得分。同層次間小組競爭,第一名獲得“優勝小組”榮譽證書。隨着證書的累積計,組員可同時獲取不同獎勵。獎勵晉級模式爲:5-4-3-2-1。獲取5張後,可以兌換一顆星獎勵,但證書個數會清零,要想獲二顆星獎勵,就需要再掙夠9張證書;如果不兌換,就只需再掙4張證書。依次類推。

      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