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指相扣,是创伤还是轮回中的盛宴?

朋友母亲去年离世,他是我们这个小圈子里,大家公认的孝顺孩子,但远达不到愚孝那个程度。

在他母亲最后的几天时间里,他情绪崩溃地来找我,说他想起大夫交代的话,就不可控制地拿头去撞墙,并坚信他母亲没问题,不会像大夫说的那样,生命即将走向另一个起点。

需要交代一下,朋友的本科读的是医学专业类。

接朋友电话的时候,我对他说,生老病死是规律,这是你几年前我母亲离世时,你对我说的话,好像只有这话了,何况,老太太尚在医院,你依然就哭成这样了,要不,多去医院陪陪?

朋友说:这我都懂,我就是特别难受,特想撞墙,怕自己崩溃,说心里有创伤……

朋友描述感受很专业,很适合心理咨询。

后来了解到,医院的墙已被他撞过几回了,也不知道墙有创伤不。

创伤疗愈,心理咨询职业伦理是不能对朋友做的,对一个从初中开始同学,走过三十多年的朋友,即使隔靴搔痒,也得先让他倒倒听起来将要翻江的苦水……

三十年前的一幕幕,被一点点掀开……

在DSM--5(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里,已经把失去亲人归纳为作为一种精神类疾病,事过三十年了,目前母亲的状态又一次勾起早年最不能面对的父亲的离开……

很显然,多年前形成的身体创伤性记忆,这次又被满血复活……

一个多月后,与朋友和他姐姐在邻县景区偶遇,姐姐拉着我,一直说那次“开导”后朋友的变化以及之前他各种崩溃的吓人表现。

目前,很多人不了解心理咨询,在大家的认知上,心理咨询的效果某些程度上,相当于“开导”。

对既朴素又可爱的“开导”之说,我没有解释。

举手之劳。

今年六一儿童节,是朋友的生日,多年来我们的习惯是,在群里热闹取笑一下,把“生日快乐”一定要说成“节日快乐”!

今年,朋友召集大家说吃饭,说他郁闷,一直走不出心里的痛苦和烦闷。

一同学悄悄说,不管赚多少钱,也还是孩子一个,不能没有妈。

吃完饭八点多点,我和朋友在街道上溜达回家,他忽然的一句:

我想体验一下十指紧扣的感觉。

我忍住笑,装模作样看了朋友的两只手,数了数:嗯,刚好十个,不多不少。

懂行的同道中人,会马上跳起来,会意说:防御哈!接招了呀!

接着,又开始了岁岁念:

六一又逢生日,大家集体退行时,谁又不是爹妈的宝?

退行,是心理学名词,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朋友此时要拉的,是妈妈的手,拉手只是个象征意义上的,是要和母亲的链接。

不然,也不至于朋友相处三十年,这会儿才生出幺蛾子般的牵手;

既然,大家玩退行,焉知我不想牵老爹的衣襟,走遍海角天涯?

看着一双似乎要牵的手,在咨询师的野蛮分析、小刀乱飞之下,让各自的“心怀鬼胎”无法藏身。

十指紧扣,已经不知道跑到了,不知是哪场轮回的盛宴里。

有人说过,心理学会让人无情,因为你会区分出:哪是防御,哪是真实。

雾里看花,不过如此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