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茶与眼见为实

下午上完网课,联系了牛老师。

她刚好在昊元尚品七楼的三友四书店里,据说帮秋总在准备开业事宜。

让我到这里品茶做客,我也很好奇“三友四书”是一个什么样的书店。

来到七楼,看见一面透明的玻璃墙里面,书店里的陈设一览无余。

我进去之后,看到牛老师与秋总在忙碌着,打过招呼,秋总让我坐到茶台桌那里等一会。

我放下手提包,看着桌子上摆放着几个小茶杯,还有一个茶壶,烧水的茶座,右边有几罐茶叶,还有茶宠。

不一会儿,秋总、牛老师、金金老师忙完,坐过来。

秋总烧水,开始泡茶。她说:这茶有点凉,我再烧一壶热的。

说完,她把手里茶壶茶水分别倒进了金金老师、牛老师、还有她自己的杯子里。

我看到自己眼前的空茶杯,以为她会给我也倒上,结果没有。

我有些疑惑?

是不是秋总疏忽了,在说话的时候忘了给我倒茶水?因为当时秋总边说话,边倒茶水。

我有些尴尬,但此时大家似乎都没有觉得尴尬,依然在开心的聊着木垒书院的游学趣事。

看着牛老师神采飞扬的与秋总说着,她在地里拔向日葵头,是多么的费劲,似乎滑稽又好玩。

我也被她们的开心经历所感染,注意力就没有集中在倒茶的事情上。

慢慢的,我的注意力均匀悬浮在四周,没有被我“看见”的事情所干扰。

我依然跟着这个场域在听着,专注着。

一会儿,秋总拿起烧开的一个小壶,往我面前的一个小茶杯里倒水,我欣然放松,刚才有些紧绷的体验,立马变的松弛了,也舒服了。

看来,我们并不总是“眼见为实”,以为自己看到了事情的真相,其实不然。

我们只是“看到了”自己以为的“真实”。

所以,我就突然想到可以重构“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的意义。

“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这个俗语经常用来告诫我们,眼睛看到的才是事实,是真相,耳朵听到的不一定是事实和真相。

就比如说,有人给你讲,你儿子在学校里打人了,你肯定不信,因为这是别人告诉你的,不是你亲眼所见,所以不信。

可是当你在看电视或电影,或者现场看别人表演魔术,你看到的虽然是事实,却不是真实的,不是真相。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这句俗语错了吗?

是的,如果放在这个背景下,这个俗语就错了。

你看电影和电视,里面的东西再逼真,可不是实在的物质,而是光影电子信号而已,所以你看的再仔细,听的再真,也是“眼见非实  耳听为虚”。

当一个盲人在听风声和电波时,却又不是“耳听为虚”,而是“耳听为实”,可以通过“听风”或无线电信波来判断事情的真相。

所以,根据以上所述,在不同的情景和背景下,有“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也有“眼见非实  耳听非虚”的情况。

那么, 通过我喝茶的体验,确认感受到“眼见未必实,耳听未必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