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留痕:班主任如何建設班集體(一)

        這個假期,我再讀了鄭學志老師的《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讀完了李迪老師的《做學生歡迎的班主任》,聽完了梅洪建老師的《不說空話,兩週給你卓越班級的系統》視頻課程,關注了“沈磊的班主任手記”公衆號等,這一頓有關“班主任工作”的饕餮大宴”,讓我時而猶如撥開烏雲,找到了曾失敗的原因及整改方法;時而又如邂逅良友,尋到了帶班理念及管理方法相投者(當然,專家們做得更系統,更具前瞻性)。

      沈磊老師說:閱讀——模仿——實踐,是一種常態的成長模式,但切不可忽視專業成長的第一要素——教師本人。

      所以,我們在學習、模仿他人的工作經驗與方法時,一定要先研究自己。

    如:分析自己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師生關係、所教學科、對教育的理解、對學生的期待、對自己的期待等方面,還要想一想以上的研究分析,對自己接下來的班主任工作有什麼幫助?思考下自己還有什麼不足?面對不足,準備用什麼來彌補等;還可以列舉自己帶班的突出優勢,進一步分析、研究,圍繞這些優勢,準備做點什麼,具體怎麼計劃等。

      梅洪建老師也說:打造品牌班級,首先要分析自己的“絕對優勢”,用自己的優勢去帶班,班級就容易帶出特色。

    其實,研究自己、分析優勢,只是班主任開展班級工作的“小鋪墊”。要想讓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更系統、更具方向性和條理性,班主任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帶班理念”、“帶班目標”。梅老師說:“帶班,其實是上一堂大課”,一堂課首先要有“目標”,有了“目標”,我們的所有教育行爲纔會有核心,纔會不偏航、不脫軌,才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帶好一個班!

    接着,我們便可以懷着自己的“帶班理念”,制定自己的“帶班目標”,再圍繞“帶班目標”去制定班規、開展活動。

    關於班規、制度,鄭學志老師說:制度最大的好處,並不是約束人、限制人,而是指導你怎麼做,告訴你如何在有限的許可範圍內,儘量地發揮你個人的權利和自由;梅洪建老師也說:班規的目的絕對不是爲了把學生管住,也不要幻想通過班規能把班級管好。因爲建立在班級能“管好”理念上的帶班思維,其本質是“堵”。班級是不可能“堵”優秀的,而把班規作爲實現帶班理想的一種手段,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見,我們的班規、公約、制度等,其核心目的不是用來“管班”的,而是用來“帶班”的,是用來落實班級目標的。

      有了班級目標,也有了實現目標的“班規”,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有條不紊地“建設班級”了。說到建設班級,我忍不住想分享一下張紅老師說的一句話:班不是分給你的,分給你的,僅僅是班的種子和班的可能性。班,需要我們去建設。

    當然,“我們”不僅指我們的班主任、任課教師,還有我們的學生和家長。

    在此,先分享一下沈磊老師的班主任工作圖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