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每段情感都會經歷分離,我仍希望,記憶中的你一直安好

1. 求而不得

學生時代,除了沐浴在家人日常的親情之外,初初體驗那份純真美好的同窗友情。

本能地期待,友情如親情一般,日久彌堅,地久天長,不離不棄。

某年,朝夕相處的好友,毫無徵兆,舉家搬遷到另一個省份。

第一次體驗到分離的隱隱酸澀,彼此的眉眼間,有藏不住的憂鬱。

真心的友情無需多言,只是心裏默默約定:

此後的感情一如既往,就像星辰,我們可能不會經常去看,但知道它一直都在那裏。

那時沒有手機,最初幾年,我們只能靠書信通訊,往來信件還得由父母轉交。

時光淡去,自然而然,我們在各自的學校又結交了新的朋友,繼續着新鮮而熱烈的生活。

之後,學業越來越重,交集越來越少,交流越來越疏。

不知哪天,也不知誰不再回覆信件,我們慢慢地斷了聯繫;只剩一大摞的信件,被埋沒在櫃底。

原本以爲,分別只是爲了重逢的驚喜;卻不知,分別卻成了咫尺隔天涯......

那時,天真爛漫的世界裏,怎麼能理解,分離纔是人間常態,我們也不例外?

2. 失而不甘

曾擁有一位從小一起玩到大的朋友,我一直將其視若珍寶,對方待我亦如是。

從童年無邪,至花季斑斕,到成年煩惱,共同分享生活瑣碎中,點滴的歡喜和憂傷。

不記得什麼事件,我們當時隱約有點不開心,於是很自覺地很長時間不主動聯繫。

近了怕煩,遠了怕生,濃了怕纏,淡了怕忘。

友情,如同任何一種人類情感,想想,皆是如此。

許久之後,我想重新填充生命拼圖中的這一小塊。彼此,不僅身距萬里之遙,心也相隔千里之外。

舊日種種,時不時浮現;念念不忘,竟紅了眼眶;不甘許久,卻無能爲力......

人們都說,失去後我們才知道珍惜;其實,珍惜後的失去,比什麼都疼痛。

在心裏,不停地用宮崎駿的那句話安慰自己:

“你不會遇到第二個我,友情也好,愛情也罷。”

當時年輕氣盛,或許擁有得也並不多;失去什麼的時候,大多時候能夠坦然接受。

卻唯獨刻骨銘心,這份20年以上的友情消逝時,很長時間,我沒緩過來。

彼時,初涉人世的世界裏,怎麼能理解,有些人,一分離,竟成了永遠的錯過?

3. 全情投入

浮雲一別後,流水數年間。

所有那些,曾經以爲念念不忘的人或事,就在我念念不忘的過程裏,被慢慢遺忘了。

後來,我也交往了一些朋友。我發現,交友,和做人做事的道理如出一轍。

如果做人全力以赴,做事全心全意,全情投入,心在當下,那麼,做的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

情感交互,就自然走過;事情發生,就自然完結。

至於之後,倘若還能發生點什麼,都是讓人好奇與心動的新探索。

求而不得,並不遺憾:是我的靈魂發出一份邀請,對方如約而至陪演而已。

失而不甘,更不遺憾:彼此同頻共振,雙向奔赴之際,這份情感即爲永恆。

往後餘生,在任何情感關係裏,我都無比珍愛自己,並且對每個相遇的人真心誠意以待。

但是,我並不恐懼失去,也不患得患失。珍惜每一段感情,如來如去。

因爲我終於明白,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大道至簡,就是一個“愛”字。

唯愛而歡喜,唯愛而合一,唯愛而自由,唯愛而得道。

生命這場修行,不過是通過塵世中的點滴,打磨心性的過程;

體驗分離,也不過是紅塵中的滄海一粟。

修正行爲和磨練心智,從愛自己開始。

愛自己不夠滿時,情感會演變成一場交易,總是帶着條件和預設,總會創造痛苦的分離感。

愛自己夠滿而溢,再用愛自己的方式,去愛他人,愛萬物,愛紅塵,小循環進入愛的大循環。

因愛填滿所有求而不得的苦,因愛填滿所有失而不甘的澀。

愛自己通了,我們終將明白,該怎樣放過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