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你如何和伴侶相處的樣子,就可以看到孩子未來在情感中的模樣......

1. 渴望和平

佩琳說,在讀初中之前,爸爸媽媽經常意見不合,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媽媽喜歡嘮叨,習慣性地挑剔和抱怨爸爸;爸爸脾氣暴躁,有時喝多了,吵到不可開交時甚至會動手。

小時候,每當佩琳看到父母吵架,內心都特別害怕,躲到一邊偷偷哭泣。

佩琳認爲媽媽是弱者,想要幫助卻又無計可施,本能驅使,她在媽媽面前變得越來越乖,言聽計從。

潛意識裏她覺得,自己聽話能夠讓媽媽省心一點,也開心一點,畢竟媽媽已經過得很不容易了。

後來,上小學了,佩琳也在學校結識了好朋友。

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和其他同齡孩子不一樣,她表現出了明顯的懂事:

哪怕自己再渴望的東西,她都不爭不搶,處處考慮對方,謙讓對方,讓別人開心。

對佩琳而言,讓別人高興了,自己纔會感受到和平,才能增加一絲安全感。

2. 情感觀察

因爲對於孩子而言,6-12歲處於情感觀察期,最渴望周圍關係的安寧、平和與喜悅。

這個階段的小孩子會仔細觀察父母如何相處,觀察身邊人如何相處。

最需要平和的時期,假如她身邊的關係總是動盪:比如父母吵架,家暴,冷暴力,離異,校園霸凌,至親離世……

那麼,她的內在會感覺絕望和無助,在她的世界裏,會認爲所有的情感關係都是不穩定的。

長大後,無法坦然做自己,特別自卑,情感中不敢提要求,只能僞裝自己,去討好身邊的人。

所有的關係都試圖討好,主動犧牲,主動付出,去滿足對方......

因爲,基於生存的本能,她只有討好,纔可以換來一絲的安寧,換來生存的穩定。

除此之外,被強烈的不值得和不配得感驅使,她習慣性地自我否定,“我覺得我不行!”

強烈的自我否定引發強烈的外求,渴望自己的付出被看見和認可。

當沒人表揚她的時候,她會感覺自己哪裏做錯了,很難過;

但是,當別人表揚她的時候,她卻深深懷疑別人說的不是真心話。

既期待被認可,又不敢相信別人的認可,因爲內心深處,她覺得自己真的不夠好啊!

3. 終身成長

孩子的潛意識就像一個空白的USB,父母的情緒、言行、三觀就如同代碼,被逐一植入其中,形成一生的底片。

養育孩子,如同種植莊稼,在特定的生長階段,需要撫養者給予特定的養分和照料。

孩子成長的每個敏感期稍縱即逝,一旦錯失,便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比如6 - 12歲,是孩子的情感觀察期,在這個時期,父母一定要爲孩子提供穩定的環境和關係,因爲它關係着孩子今後的幸福!

父母無心的失誤,會成爲孩子未來幸福路上的絆腳石,這就是我們作爲父母,要終身成長的意義。

教育,是點亮心燈。家庭教育,從來不是孩子的功課,而是父母的一生修行。

新時代的父母,養育好孩子,單靠物質上的給予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更需要活出自己,成爲孩子的榜樣;提高維度,真正地引領孩子。

不要當着孩子的面吵架,也不說伴侶的壞話,讓孩子感受到周圍的情感關係都是安寧的。

用接納美好的心態好好善待伴侶,用喜悅寬容的心態全情守護孩子,長大後,孩子纔有能力愛自己,有餘力愛他人。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讓我們提升心智,擴容意識,植入新時代父母該有的觀念,遇見最好的自己,托起孩子的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