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每段情感都会经历分离,我仍希望,记忆中的你一直安好

1. 求而不得

学生时代,除了沐浴在家人日常的亲情之外,初初体验那份纯真美好的同窗友情。

本能地期待,友情如亲情一般,日久弥坚,地久天长,不离不弃。

某年,朝夕相处的好友,毫无征兆,举家搬迁到另一个省份。

第一次体验到分离的隐隐酸涩,彼此的眉眼间,有藏不住的忧郁。

真心的友情无需多言,只是心里默默约定:

此后的感情一如既往,就像星辰,我们可能不会经常去看,但知道它一直都在那里。

那时没有手机,最初几年,我们只能靠书信通讯,往来信件还得由父母转交。

时光淡去,自然而然,我们在各自的学校又结交了新的朋友,继续着新鲜而热烈的生活。

之后,学业越来越重,交集越来越少,交流越来越疏。

不知哪天,也不知谁不再回复信件,我们慢慢地断了联系;只剩一大摞的信件,被埋没在柜底。

原本以为,分别只是为了重逢的惊喜;却不知,分别却成了咫尺隔天涯......

那时,天真烂漫的世界里,怎么能理解,分离才是人间常态,我们也不例外?

2. 失而不甘

曾拥有一位从小一起玩到大的朋友,我一直将其视若珍宝,对方待我亦如是。

从童年无邪,至花季斑斓,到成年烦恼,共同分享生活琐碎中,点滴的欢喜和忧伤。

不记得什么事件,我们当时隐约有点不开心,于是很自觉地很长时间不主动联系。

近了怕烦,远了怕生,浓了怕缠,淡了怕忘。

友情,如同任何一种人类情感,想想,皆是如此。

许久之后,我想重新填充生命拼图中的这一小块。彼此,不仅身距万里之遥,心也相隔千里之外。

旧日种种,时不时浮现;念念不忘,竟红了眼眶;不甘许久,却无能为力......

人们都说,失去后我们才知道珍惜;其实,珍惜后的失去,比什么都疼痛。

在心里,不停地用宫崎骏的那句话安慰自己:

“你不会遇到第二个我,友情也好,爱情也罢。”

当时年轻气盛,或许拥有得也并不多;失去什么的时候,大多时候能够坦然接受。

却唯独刻骨铭心,这份20年以上的友情消逝时,很长时间,我没缓过来。

彼时,初涉人世的世界里,怎么能理解,有些人,一分离,竟成了永远的错过?

3. 全情投入

浮云一别后,流水数年间。

所有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人或事,就在我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慢慢遗忘了。

后来,我也交往了一些朋友。我发现,交友,和做人做事的道理如出一辙。

如果做人全力以赴,做事全心全意,全情投入,心在当下,那么,做的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

情感交互,就自然走过;事情发生,就自然完结。

至于之后,倘若还能发生点什么,都是让人好奇与心动的新探索。

求而不得,并不遗憾:是我的灵魂发出一份邀请,对方如约而至陪演而已。

失而不甘,更不遗憾:彼此同频共振,双向奔赴之际,这份情感即为永恒。

往后余生,在任何情感关系里,我都无比珍爱自己,并且对每个相遇的人真心诚意以待。

但是,我并不恐惧失去,也不患得患失。珍惜每一段感情,如来如去。

因为我终于明白,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大道至简,就是一个“爱”字。

唯爱而欢喜,唯爱而合一,唯爱而自由,唯爱而得道。

生命这场修行,不过是通过尘世中的点滴,打磨心性的过程;

体验分离,也不过是红尘中的沧海一粟。

修正行为和磨练心智,从爱自己开始。

爱自己不够满时,情感会演变成一场交易,总是带着条件和预设,总会创造痛苦的分离感。

爱自己够满而溢,再用爱自己的方式,去爱他人,爱万物,爱红尘,小循环进入爱的大循环。

因爱填满所有求而不得的苦,因爱填满所有失而不甘的涩。

爱自己通了,我们终将明白,该怎样放过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