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狙擊手之王-張桃芳

這幾天的央視新聞,又有一批志願軍戰士遺骸被迎回祖國。

去時少年郎,回時報國軀。如今山河無恙,國力強盛。

一部描寫抗美援朝的記錄片《斷刀》,看得我淚流滿面,感慨萬千。

那些倖存者戰士,已是耄耋老人,他們微微顫顫的聲音中,再次展現血雨腥風的戰爭場面。

在缺失補給,缺少槍支彈藥的局勢下,我們的作戰陣數讓敵人害怕恐懼。

近戰、包抄戰,還有冷槍手的空前作戰能力,成爲兩軍談判重要的砝碼。

記得多年前觀看電影《大兵瑞恩》,被狙擊手精準的眼力迷得不要不要的。

狙擊手在掩體後面一槍一個敵人,掩護自己的連隊前進。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兵臨城下》,從小是獵手出生的瓦西里,在蘇聯衛國戰爭中,他的超高狙擊能力,無形中成爲蘇聯士兵們士氣凝聚力的粘合劑。

尤其是在片頭部分,在炮聲的掩護下,他的射擊百發百中,槍槍爆頭。

抗美援朝時期,我國也出現了一個狙擊高手-張桃芳,堪稱世界狙擊之王。

不同於瓦西里,年幼時就在爺爺這位老獵手的培訓下,早早就掌握了射擊本領。

剛入伍的張桃芳,在射擊場訓練時,打了三槍,卻都脫靶。

建國初期,我國部隊裏並沒有狙擊手這個概念,那麼是如何培養出我國第一批狙擊手呢?

還不得不說到這樣一件事:當時兩軍作戰力量懸殊,爲了保存實力,我方都是夜間作戰,敵方知道我們的作戰習慣後,白天不作戰時,他們會肆意在陣地上走動,嗮太陽,甚至大搖大擺的跳跳舞,非常囂張。

一位連隊幹部實在是氣不過,就光着膀子,塗滿了黃色泥土,慢慢靠近敵方陣地,放冷槍消滅了7個敵人。

這一舉動啓發了我軍領導人,爲何不培養這樣的冷槍手,增加我軍的殺傷力呢?

那個時候,中國軍隊還沒有狙擊手這個概念,更別說狙擊槍了。

一代傳奇人物張桃芳,就是在那樣的大背景下,神奇的出現了。

張桃芳天生是遠視眼,不服輸的心態,這兩大優勢,奠定了他作爲狙擊手的起點。

雖然打靶開場不利,但是架不住人家的性格好啊,絕不服輸,每天端着水連珠式步槍,狂練。白天對着靶子、遠處目標練;晚上對着跳躍的蠟燭火苗練。

經過一個月的突擊訓練後,他投入了戰場作戰。

通常狙擊手的槍上都有狙擊鏡,但是我們當年使用的是蘇聯的老式步槍--人稱水連珠,就是打一槍要拉一下槍栓。

剛上戰場,他忘了提前預估量,他迅速總結教訓和吸取經驗,根據敵人的步行速度,移動的規律,然後做出一個精準判斷。

當時我聽到紀錄片講解時,不由得感慨,原來狙擊手還是一名數學高手啊!

他在32天裏,斃敵214人。

最最神奇的地方,戰爭結束後,他毫髮無損,全身而退。

在他的帶動下,志願軍冷槍手們擊斃敵人5萬多。

在裝備差的情況下,如此短的時間內,且又是在自己不熟悉的國土上,張桃芳的狙擊能力堪稱世界同行之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