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開學,雙減政策逐步落地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管子·權修 第三》

自從7月下旬公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來,北京等地教育監管部門8月以來紛紛制定出臺“雙減”細則。9.1日開學雙減政策逐步落地實行。

目前不少學校都制訂實施了推遲放學時間以及課後延時輔導和延時託管等措施,雙減政策的實施的確極大程度的抑制了校外培訓機構的瘋狂競爭和由此產生的對校內學科教育體系的侵蝕、瓦解。

不少培訓機構目前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接受接管,自身如何調整來適應新形勢下的要求。培訓機構紛紛轉型或者改變培訓方式以便繼續能夠在這個市場生存下去。也許,讓培訓機構迴歸教育本源,作爲學校基礎教育的補充纔是他們的生存之道,更多的培訓機構和培訓老師會面臨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機會的選擇。

雖然通過政策可以規範和抑制培訓機構的無序發展,但是要把教育搞好,還需要大力發揮學校正規軍的作用,否則,學生將何去何從呢?學生在學校裏就能喫得好、喫得飽纔是根本,否則這個空擋就會有外來的力量來滿足。

如果優質的學校師資條件和學習條件都隨處可得的話或者在一定範圍內較均衡分佈的話,大家也不會擠破腦袋要去上某些“名校”。各個地方公辦學校都辦得好好的話,私立學校恐怕也沒有太多存活的土壤,有些所謂“公辦名校”四處“積極”開辦“民辦學校”,無形之中製造各種名校氣氛,受衆人追捧,有些學校招生考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來衆裏挑一,有些不但要考學生還要考查學生的父母和祖輩,這些名校的公辦資源民辦化和招考特殊化無形中導致了公辦優質教育資源、教育力量的進一步稀缺化和擇校行爲的進一步加劇,如果教育的基本公平機會被金錢及各種外在條件限制的話,那麼教育又怎麼可能迴歸它的本質呢?

社會改革總是在問題中不斷完善和前進的,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大力解決老百姓關心的問題纔是正確的努力方向。培訓機構會不會搞”地下活動“?公辦學校教育質量能否快速充實和提高?正常的學習評價和教育評估是否需要完善保留?某些地方採取的所謂“綜合評價”、“素質評價”方式來計分進而影響錄取成績是否就一定比一視同仁的看考分合理?無他,相較考試分數,這些所謂的各種評價裏面不少方面涉及到人的主觀層面的東西,而這裏面就有可能隱藏了一個個的漏洞和可操作空間。這裏面的自由度越大,造成不公平的機會將可能越多,如何制定教育制度規範解決這些可能的問題?

希望雙減政策的實施會真正逐步釋放學生身上和家長身上不正常的壓力,迴歸立德樹人的根本。真正的教育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身體和心靈的成長和綻放,長此以往,將來就會有越來越多的高素質人才湧現,才能不斷造福社會大衆。

往期部分文章,點擊以下鏈接:

內卷嚴重,怎麼破?

今日高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突破6.4,股市聞風而動

從牛散被罰到微博爆料

值得關注:七普人口數據揭示的重大變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