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的鼓聲》:煙火人間

有關鍵情節透露

當然,不管在哪裏人都要稀裏糊塗上年紀。在日本也好,在歐洲也好,在哪裏都一樣。恐怕正因爲可以在應付日常生活中稀裏糊塗上年紀,人才得以勉強保持正常心智。如今——在已經四十的今天——我也那樣想。但那時候想法與此不同。

現在我已回到日本,正坐在桌前思考那三年時間發生的事——覺得十分不可思議。回想起來,那裏邊存在奇妙的失落感。有質感的空白。某種浮游感或流移感。那三年的記憶在浮游力和重力形成的狹窄河道里往來彷徨。那個年月在某種意義上已然失卻,又在某種意義上牢牢植根於我體內的現實。我可以在身體某個地方真切地感覺出記憶的把手。記憶的長臂從非現實的黑暗中伸出來抓住現實的我。我想將其質感講給別人聽,然而我不具有相應的話語,恐怕只能把它作爲比喻性整體表現出來,一如某種心情。

——村上春樹《遠方的鼓聲》

村上春樹在37歲離開日本時,想要逃避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繁雜,清清靜靜的工作、思考,想要在四十歲這個節點來臨的時刻,感受到生活抓在自己手裏的感覺。

三年後,真正來到40歲,他反而沒有當初那麼緊繃,對應付日常生活也更加包容。他的這種態度轉變,就像他在書中寫下的心路歷程,不以惡意揣度他人,發現生活中有趣的地方,不自認爲高高在上。因爲看到了更多命運的無常、人的渺小,人們硬着頭皮向前走,所以對人產生了親切感,對不完美的生活也產生了熱愛,在看到美與愛的時候,會倍加感動。

快手有過一個宣傳片,各種各樣的煙火人間,草根階級的浪漫與溫暖。這本書中的村上春樹就是可以剪出這種片子的人,不故作高深,隨着生活閱歷的增加,對他人更加包容與欣賞。

後邊一段我沒有看太懂,一方面可能是我水平有限,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翻譯問題,畢竟不是母語閱讀,稍微晦澀的部分,譯者需要理解,理解後再表達,我看不懂也正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