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教宗:歸一否?

《延命紫雲嫋嫋》系列  第076篇

中華文化,包括儒、釋、道三大體系(或稱教宗、宗教、宗派、學派等)。儒學沒有演化成爲宗教,但有人按宗教待之,稱之爲儒教。目前,三教各不相同,各自爲政,互不融合。

儒、釋、道各自所解讀、教化、追求的,同是人類真相。那麼,在三教之上,有沒有共同的目標、宗旨和遵循呢?三教之間,又能否歸一、怎麼歸一、歸於何處呢?

一、儒釋道各處一位

1、儒學重致知、佛學重修心、道學重體悟

儒學有完整的理論體系,以讀經、教學、慎獨爲主要學習方法,推崇尊卑有序,善良仁愛。佛學有系統的修煉方式,以禁慾、修心爲主要修煉方法,追求慈悲爲懷,明心見性。道學有精到的體悟途徑,以柔靜、沖虛爲主要體悟方法,享受道法自然,剛柔並濟。

2、儒家正官場、佛家正情場、道家正市場

儒家胸懷家國天下,強調各居其位,各履其職,各盡本分,立足本位,和諧有序,不得越位,主要解決橫向的人際關係和縱向的尊卑關係問題,主要致力於國家治理,官場生態的改善。話語權掌控在尊上一方手中,對卑下一方的要求較多,自律和自我成長較少,外物牽絆較多,主導力量相對薄弱。

佛家關注因果輪迴,認爲人生只在一個“情”字,爲“了緣”而來,主要解決了情感和情場問題。情緣未了,還要輪迴,再結孽緣,就要下地獄,唯有了緣,方可重生,進入極樂世界。如何了緣?修心、禁慾、明心見性、超越世俗。在脫離世俗和禁慾上,源源不斷的荷爾蒙,就像燃燒的烈火一樣,無法撲滅,只能化轉,但較爲困難。

道家着眼於宇宙整體,探尋天地萬物之間的關聯,揭示了宇宙萬物及人類生生不息的自然規律,找到了一條生命修煉、成長、昇華的人生之道,解決了人與自然、財富、名利之間的關係問題,指出了對待商場、市場的根本規則。在面對世俗時,能主動創和、創歡、創新則更強大。

3、儒教偏倫理、佛教偏心理、道教偏哲理

儒教立足家國和社會治理,依據自然法則,強調每個人的生態職責、社會職能等人性的的共性內容,重視人際關係和諧,包括夫妻、父子、兄弟朋友、君臣等五倫,應該通過自立、互動而達成。

佛教立足自我成長,通過自我修煉,超度人的靈魂,避免墮落或輪迴。修煉的根本是明心見性,修煉就是修心,修心念,除妄念,認爲心性、自性就是智慧,就是佛心,是與生俱來的,被“三界”遮擋住了,其實人人都是佛。對心理的解讀極其深刻。

道教立足於人與自然的關係,重在認識宇宙萬物的本質,認識人(生命)的本質,從萬物一體、無中生有、有歸於無、迴歸源頭等哲學的角度和高度,看待人生,把握生活,面對社會,保障生命成長。把一切外物(包括自己的身體),都看作生命成長的條件、媒介和資源。

二、儒釋道三位一體

1、倫理、心理、哲理,都是命理

不管倫理、心理還是哲理,都與命理相通,與命理一致,皆爲生命服務,違背了命理,就沒有了意義。所以,儒釋道都應該研究生命,總結命理,促進生命成長。

比如,每個人基因版型不同,性情、思維和行爲方式就不同;每個人處於不同的年齡階段,生命成長的方式、途徑和關鍵就不同;每個人性別不同,都需要劃轉自己的本能慾望,男女互補互助;每個人的成長經歷和環境,直接制約生命成長等。

儒家強調善良,但不同類型的人善良值是不一樣的,每個人在遺傳鏈上處於不同的位置,實現善良的途徑也是不一樣的,都需要研究和借鑑。

佛家注重修心和了緣,但不能直接切斷自己的緣,不能直接割斷與世俗的聯繫。因爲人是活在生命的遺傳鏈和生態鏈上的,都有一個連續性和關聯性,應該通過昇華的方式去實現。

道家以悟道、修道、行道爲主體,也躲不掉身心的困擾,世俗的誘導,小我和非己的阻撓。這些都是生命學的內容,道學雖有深度涉及,但需要完備。

2、官場、情場、市場,都屬命境

社會治理,人際交往,商業活動,都是爲生命成長服務的,都是生命成長的條件、資源和媒介,即生命成長的外環境。偏離了這一本質,所謂的官場、情場、市場,就成了耗命場、損命場、害命場。

3、物質、能量、信息,都靠精神

肉體材料(物質)和能量,是看得見、感受得到的生命,思想信息也是可以感知的生命形式。我們的肉體之所以活着,因爲有能量(潛能)存在,能量之所以在我們身上,因爲有思想信息存在,物質、能量、信息,三者共同構成了我們的看得見的生命。但是,我們的思想信息從何而來?生命活力如何?靈性創力如何?就要靠看不見的更高維度生命(比如意識、精神)來調配、調節了。這就是所有教宗的共同高度所在。

4、理性、感性、悟性,都需靈感

儒家主要靠理性,佛家主要靠心性(感性修煉),道家主要靠悟性,但是,修煉效果如何?都離不開靈性的參與,和本尊、天尊的喚醒,即靈脩。這就是所有教宗的共同需要。

5、善惡、因果、循環,都要升遷

儒家看重善惡,佛家看重因果,道家看重兩極的循環。但是,三家的根本追求、終極目標都是昇華和成長(比如儒家實現價值,佛家靈魂升渡,道家迴歸本原)。這就是所有教宗的共同宗旨所在。

三、儒釋道歸於一宗

1、歸於公理

儒釋道都以“生命升級”爲目的,爲實現生命昇華和命境、功能、待遇升級,主體上都是真理,各種說法都有其道理,都在從各自的角度,通過各自的途徑,迴歸到生命的源頭去。這個源頭,就是整個宇宙共同遵循、對所有人同樣重要的公理,即公奉重生,比如上述命理、命境,精神和靈魂昇華等。

2、不再對立

爭山頭,爭風頭,爭地盤,都偏離了主旨,不入精髓。源頭和公理是絕對的,永恆的,自然的,和諧的,沒有矛盾的,不可能跟任一方對立。對立者,皆非宗,一宗者,必包容。既然都是真理,只會有條件差異,不會對立,假如發生了對立,就要檢驗自己的公奉是否徹底。

3、共享升級

儒釋道三家,圍繞生命昇華這一共同目的,纔會相互借鑑,相互學習,共享經驗和成績,保障人類更順暢、更廣泛、更深刻、可持續地實現新文明更替。沒有中華文化,就沒有儒釋道,沒有儒釋道,就沒有中華文化迴歸,所謂“三半一元”,“元”是終始,“三”成就了“圓”的魅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