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教宗:归一否?

《延命紫云袅袅》系列  第076篇

中华文化,包括儒、释、道三大体系(或称教宗、宗教、宗派、学派等)。儒学没有演化成为宗教,但有人按宗教待之,称之为儒教。目前,三教各不相同,各自为政,互不融合。

儒、释、道各自所解读、教化、追求的,同是人类真相。那么,在三教之上,有没有共同的目标、宗旨和遵循呢?三教之间,又能否归一、怎么归一、归于何处呢?

一、儒释道各处一位

1、儒学重致知、佛学重修心、道学重体悟

儒学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以读经、教学、慎独为主要学习方法,推崇尊卑有序,善良仁爱。佛学有系统的修炼方式,以禁欲、修心为主要修炼方法,追求慈悲为怀,明心见性。道学有精到的体悟途径,以柔静、冲虚为主要体悟方法,享受道法自然,刚柔并济。

2、儒家正官场、佛家正情场、道家正市场

儒家胸怀家国天下,强调各居其位,各履其职,各尽本分,立足本位,和谐有序,不得越位,主要解决横向的人际关系和纵向的尊卑关系问题,主要致力于国家治理,官场生态的改善。话语权掌控在尊上一方手中,对卑下一方的要求较多,自律和自我成长较少,外物牵绊较多,主导力量相对薄弱。

佛家关注因果轮回,认为人生只在一个“情”字,为“了缘”而来,主要解决了情感和情场问题。情缘未了,还要轮回,再结孽缘,就要下地狱,唯有了缘,方可重生,进入极乐世界。如何了缘?修心、禁欲、明心见性、超越世俗。在脱离世俗和禁欲上,源源不断的荷尔蒙,就像燃烧的烈火一样,无法扑灭,只能化转,但较为困难。

道家着眼于宇宙整体,探寻天地万物之间的关联,揭示了宇宙万物及人类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找到了一条生命修炼、成长、升华的人生之道,解决了人与自然、财富、名利之间的关系问题,指出了对待商场、市场的根本规则。在面对世俗时,能主动创和、创欢、创新则更强大。

3、儒教偏伦理、佛教偏心理、道教偏哲理

儒教立足家国和社会治理,依据自然法则,强调每个人的生态职责、社会职能等人性的的共性内容,重视人际关系和谐,包括夫妻、父子、兄弟朋友、君臣等五伦,应该通过自立、互动而达成。

佛教立足自我成长,通过自我修炼,超度人的灵魂,避免堕落或轮回。修炼的根本是明心见性,修炼就是修心,修心念,除妄念,认为心性、自性就是智慧,就是佛心,是与生俱来的,被“三界”遮挡住了,其实人人都是佛。对心理的解读极其深刻。

道教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重在认识宇宙万物的本质,认识人(生命)的本质,从万物一体、无中生有、有归于无、回归源头等哲学的角度和高度,看待人生,把握生活,面对社会,保障生命成长。把一切外物(包括自己的身体),都看作生命成长的条件、媒介和资源。

二、儒释道三位一体

1、伦理、心理、哲理,都是命理

不管伦理、心理还是哲理,都与命理相通,与命理一致,皆为生命服务,违背了命理,就没有了意义。所以,儒释道都应该研究生命,总结命理,促进生命成长。

比如,每个人基因版型不同,性情、思维和行为方式就不同;每个人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生命成长的方式、途径和关键就不同;每个人性别不同,都需要划转自己的本能欲望,男女互补互助;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环境,直接制约生命成长等。

儒家强调善良,但不同类型的人善良值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在遗传链上处于不同的位置,实现善良的途径也是不一样的,都需要研究和借鉴。

佛家注重修心和了缘,但不能直接切断自己的缘,不能直接割断与世俗的联系。因为人是活在生命的遗传链和生态链上的,都有一个连续性和关联性,应该通过升华的方式去实现。

道家以悟道、修道、行道为主体,也躲不掉身心的困扰,世俗的诱导,小我和非己的阻挠。这些都是生命学的内容,道学虽有深度涉及,但需要完备。

2、官场、情场、市场,都属命境

社会治理,人际交往,商业活动,都是为生命成长服务的,都是生命成长的条件、资源和媒介,即生命成长的外环境。偏离了这一本质,所谓的官场、情场、市场,就成了耗命场、损命场、害命场。

3、物质、能量、信息,都靠精神

肉体材料(物质)和能量,是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生命,思想信息也是可以感知的生命形式。我们的肉体之所以活着,因为有能量(潜能)存在,能量之所以在我们身上,因为有思想信息存在,物质、能量、信息,三者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看得见的生命。但是,我们的思想信息从何而来?生命活力如何?灵性创力如何?就要靠看不见的更高维度生命(比如意识、精神)来调配、调节了。这就是所有教宗的共同高度所在。

4、理性、感性、悟性,都需灵感

儒家主要靠理性,佛家主要靠心性(感性修炼),道家主要靠悟性,但是,修炼效果如何?都离不开灵性的参与,和本尊、天尊的唤醒,即灵修。这就是所有教宗的共同需要。

5、善恶、因果、循环,都要升迁

儒家看重善恶,佛家看重因果,道家看重两极的循环。但是,三家的根本追求、终极目标都是升华和成长(比如儒家实现价值,佛家灵魂升渡,道家回归本原)。这就是所有教宗的共同宗旨所在。

三、儒释道归于一宗

1、归于公理

儒释道都以“生命升级”为目的,为实现生命升华和命境、功能、待遇升级,主体上都是真理,各种说法都有其道理,都在从各自的角度,通过各自的途径,回归到生命的源头去。这个源头,就是整个宇宙共同遵循、对所有人同样重要的公理,即公奉重生,比如上述命理、命境,精神和灵魂升华等。

2、不再对立

争山头,争风头,争地盘,都偏离了主旨,不入精髓。源头和公理是绝对的,永恒的,自然的,和谐的,没有矛盾的,不可能跟任一方对立。对立者,皆非宗,一宗者,必包容。既然都是真理,只会有条件差异,不会对立,假如发生了对立,就要检验自己的公奉是否彻底。

3、共享升级

儒释道三家,围绕生命升华这一共同目的,才会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享经验和成绩,保障人类更顺畅、更广泛、更深刻、可持续地实现新文明更替。没有中华文化,就没有儒释道,没有儒释道,就没有中华文化回归,所谓“三半一元”,“元”是终始,“三”成就了“圆”的魅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