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宰相(中篇連載一)

毒宰相本來不姓毒,姓杜,全名杜文瑞。

杜文瑞年幼時家境殷實,自己也特別喜歡聽奶奶講故事。5歲進了私塾,讀書成癮,奶奶講的故事漸漸不能滿足他的需要,到後來,奶奶不講故事了,變成了聽故事的角色。不用說,講故事的角色變成杜文瑞。

因爲自幼聰慧,10歲左右,他就對諸子百家的文章倒背如流。他最喜歡和人玩的遊戲就是背書比賽。從一本書裏隨處抽取一句,然後讓參賽者接着背出下一句。和杜文瑞拼,沒有誰是他的對手,當別人從一本書隨抽一句,他就能馬上背出下一句,並能不間斷地背出這一句所在的整段文字。至於作詩填賦,更是出口成章。別人剛說出題目,他就一氣呵成,詠出一首四言、八句的詩歌,或者貼切詞牌的辭賦。

除了這些,杜文瑞還喜歡隨舅舅練武——他的舅舅是一個習武之人,對弱不禁風的文人尤其瞧不起,所以,杜文瑞從小習文之餘,又勤奮練武。小小年紀,已經成了一個文武超羣的人物。

有人將這位神童的事蹟彙報給皇帝。皇帝聽了很感興趣。雖然國家建立起來了,但北方遊牧民族時有侵犯。精通文武之道的皇上自然知道,居安還得思危,適當培養軍事人才還是必要的。皇帝靈機一動,詔令天下:某月某日,將於京郊舉行比武大會。屆時,皇上將親臨現場觀看比武,並對優勝者進行賞賜。

消息很快傳遍全國。杜文瑞父親和舅舅都知道了,不過他們的意見卻不一致:舅舅主張杜文瑞參加比武大會,這樣可以早早出人頭地;而其父親卻表示反對——他認爲習文更好。“學而優則仕”,兒子習文同樣可以考取功名,獲得官職。最後有官員偷偷告訴杜文瑞父親,其兒子勇武過人的事皇帝已經聽說了,皇上就是想看看杜文瑞的功夫。無奈之下,杜文瑞父親只好答應讓兒子參加比武大會。但對兒子的未來,他還是堅持走習文的路子更好。

比武大會終於開始。杜文瑞力挫羣雄,一路闖關,最後只剩下他和賈廷峯爭奪第一。

自比賽開始以來,皇上對每一場博弈都非常重視。有時,他連公文都是在觀看比賽時簽署的。他最喜歡的就是杜文瑞,他的功夫勇中帶穩,一招一式,剛柔並濟,既耐看,又出人意料。不過,花落誰家,還要看最後的較量。

先一陣子,杜文瑞和賈廷峯的招式各有千秋,兩人勢均力敵,一時似乎難分勝負。衆人看得眼花繚亂,辨不出孰優孰劣。就連人羣中觀戰的父親和舅舅都不免替杜文瑞捏一把冷汗。後半場比賽中,杜文瑞穩紮穩打,雖對方步步緊逼,卻能陣腳不亂。幾個回合下來,對方沒有撿到便宜,心中難免着急,杜文瑞看出破綻,反守爲攻,在凌厲的攻勢下,賈廷峯明顯敗局已定。皇上看到這裏,微微點着頭。突然,皇上皺了眉頭,賈廷峯不甘失敗,使出全身力氣,掄起一掌猛劈過來,眼看杜文瑞就要被擊中,最後一刻,杜文瑞輕輕一閃,避過了鋒芒,發力擊掌,正中賈廷峯腰間,只聽“啊”的一聲,賈廷峯重重地跌倒在地。

杜文瑞收了拳,抱拳致禮。

場上響起了潮水般的叫好聲。


比賽結束後,皇上在宮中召見了杜文瑞和他的父親和舅舅。

皇上:“朕打算讓這孩子在宮廷當教練。你們意下如何啊?”

舅舅誠惶誠恐:“謝謝皇上的器重和恩典!”

皇上看杜父沉默着,問:“請問你作爲父親有什麼意見嗎?”

父親向皇上拜了拜,說:“皇上的恩典小民永世不忘!——不過。。。。。。”

皇上疑惑地問:“不過什麼?”

父親不慌不忙地說:“皇上,犬子年齡還小,恐不適合教練。——我想讓他讀好書,再磨鍊幾年,再服務於國家。請皇上恩准!”

皇上一時面有慍色。杜文瑞見此,下跪行禮,平靜地說:“請皇上息怒!本人隨時隨地都願意爲皇上效勞。父親的本意不是衝撞皇上,而是爲了讓我更好地爲皇上服務。父親只是覺得我太年幼,不通世事。害怕做不好,會誤了皇上大事。”

皇上沉默半晌,覺得杜文瑞不光會武,口才也屬一流,於是重展笑顏說:“好吧,朕同意了。”

於是皇上和杜文瑞、杜父、舅舅一起暢談歡飲。

臨行前,皇上特命重賜。

從此,這個文武不凡的少年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了皇上的腦海裏。


三年後,杜文瑞以非凡的才華,考取了進士。皇上御筆一揮,欽定爲第一名。

其時,國內波動,北方遊牧民族又侵擾加劇。皇上心中憂慮,君臣相聚,商談對策。

杜文瑞對皇上說:“當下之勢,不外兩點:對內發展農業,安撫國民;對外精練騎兵,文武間用。”

皇上點頭稱是,並問政策細節。杜文瑞一一作答。皇上聽後龍顏大悅。

旋即,當朝任命杜文瑞擔任北方邊防軍參軍。

皇帝着手國內國外兩手整頓。很快經濟發展有了起色。邊境的軍事也逐步加強。

忽傳有一支規模不小的邊軍反叛,皇帝知道了消息,憂慮重重。於是急令杜文瑞火速回京。會議上,衆多將領的意見一致:武力鎮壓。只有杜文瑞不置一詞。皇上看杜文瑞沒有發言。於是問:

“衆愛卿都贊成用武,你不贊成嗎?”

杜參軍心直口快地回話:“皇上,小臣的確有不同看法。”

皇上:“哦?——愛卿有何意見啊?——可敞開來談嘛!”

杜參軍道:“皇上,憑全國之力,當然足可蕩平叛軍。——不過,當下要務,是國家穩定。這樣纔有足夠的精力對付外敵。如果處置不慎,叛軍可能會投靠境外之敵。——到那時,問題就複雜了。”

皇上疑惑地問:“難道愛卿想讓朕不追究叛軍責任?——任其發展?”

杜參軍:“回皇上,微臣當然不是這個意思。微臣的意思是,如果能和平化解這場危機,當爲上策。——這樣既可彰顯皇上威風,又讓外敵無空子可鑽。”

皇上來了興趣:“以愛卿之見,當如何處置?”

杜參軍信心十足地回話:“皇上,臣認爲,此事不能操之過急。臣願代作巡查。——如果可能,臣願盡全力解決,對他們恩威並施,勸其妥協。如果不能,臣亦可悉知其軍隊狀況,彙報於皇上,以利決策。”

皇上略作掂量,表示認同,遂勸告衆臣,決定採取杜參軍之策。

衆大臣見皇上執意採用杜參軍之計策,不再多言,只是靜悄悄的,只等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杜參軍的笑話。

臨行前,杜參軍向皇上提出了一個請求:一定要等他的消息後再做決策。

皇上覺得有理,點頭答應。

杜參軍帶着一行人出發後,皇上就在京都焦慮地等着消息。

7天過去了,沒有消息。“杜參軍也該到了吧?談判該開始了吧?”皇上自言自語。

第8天,皇上接到了消息:談判已經展開。

皇上的神色稍有緩和。但他還是不敢徹底放下此事:“不知杜參軍能不能完成使命呀?”

又過了三天,有士兵快馬來報:“叛軍已經接受朝廷的條件了。杜參軍將不日回京。”

皇上大喜過望,立馬重獎了士兵,然後發佈通告,讓大臣籌備歡迎會。

杜參軍帶着叛軍將領張唯,凱旋而歸,不僅讓曾經想看笑話的大臣們刮目相看,更讓皇上龍顏大悅。——叛軍問題解決了,皇上心裏的疙瘩自然解開了。沒有了後顧之憂,國家強大,就大有希望了。

叛軍將領們請求皇上處罰,皇上看了看杜參軍,說:“以愛卿之見,如何處置外好。”

杜參軍拜了皇上,謙虛地說:“臣不敢越權。”

皇上高興地說:“愛卿對國家貢獻甚大,解決好此事,利在國家。朕樂意聽愛卿的意見。”

杜參軍拜謝皇上的信任後,提出建議:“張唯將軍家居水鄉,熟悉水性,可否讓他去治水,以利民生?”

皇上欣然應允。

【齊帆齊微課17】(非主題文)

齊帆齊微課第6期28天第(17)篇累計(2763)字  共計(32371)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