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回溯  (二十九)

二0一七年 十月十八日

歌德鉅著《浮士德》中,浮士德博士年屆百歲,仍認爲人生應當每日去開拓生活與自由,然後才能享受生活與自由。

歌德晚年閱讀大量有關中國的書籍,從豐富的中國文化中汲取創作營養及素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正好概括浮士德一生。歌德也是如此。

歌德爲人類文明留下豐富的精神財富。除了不朽的文學作品外,在美學、哲學、歷史及地理學、生物學、物理學和天文學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成果或發現。

他的《顏色學》向牛頓的機械觀提出挑戰,他提出的生物進化論比達爾文早了近百年,是一位真正多才多藝、學識淵博的巨人及思想家。

十月十九日

喜歡蘇軾這首《前赤壁賦》,擇段摘錄: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知不可乎驟得,不知東方之既白。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江山無盡,風月長存,天地無私,聲色愉人,養吾浩然之氣。

最深入的美,或感性、或崇高、或天真、或博大、深䆳。

此文如萬斛泉湧噴薄而出,全文詩情畫意,情韻深致,理意透徹,體現了蘇軾豁達的宇宙觀及人生觀。

多角度看問題,保持豁達、超脫、樂觀、隨緣自適的狀態。

十月二十日

如何看待道?道教修行有句話說:復歸於嬰兒。心態上,赤孑之心,這樣的心態來調和自我,不僧、不懼、不恐、不傷,平和心態。(每一次的文篇都能連接上)

對世界充滿好奇與希望,世界在眼前都是新鮮的,每一天都快樂自在,每一天都充滿驚喜。

在保持純真的心態同時,學會保護自己。

踐行道,不迷信;踐行善,不偏激。

修行的過程是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擯棄缺點,貼近真、善、美,慢慢讓身心通融自在。

十月二十三日

做任何事情都需有正念,正念纔可助自己走在光明的大道上。

永遠有一顆天真的心,即是先天的正念。

道學廣博,不在於書,而在於心。向善、向道,有尋求完善自身的動力。(感慨、感動於動力二字)

心中有正氣,萬邪不侵,胸中納自然,天地靈氣滋養。

信仰的內核是️,一顆真正明智的心,善待自己。

十月二十五日

莫道神仙無學處,古今多少上升人。

明智、篤志、堅誠、完美自身。

潛心學習,認知世界,認知自己的血脈靈魂。

自我內在魅力與信仰的釋放。

常讀書,修身養性,習大道而不拘小道,無爲而無不爲,恬淡平和。

十月二十七日

道體有高低,心明分深淺。修正、順其自然、海納百川。

輕盈、婉約,晶瑩剔透,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心知天道非遙遠。人一專心便得緣。

博古通今,書中的底蘊與視角,人文情懷與大愛精神。

借物抒情,賦予每個文字靈魂,讓每一句話充滿生命的能量。

有韻腳的畫面感,畫面的震撼,因字音節中的律動感。

讀南師《老子他說》,小小蒙童的自己受益匪淺,也是迄今讀關於《道德經》詮釋書裏最有文化底蘊的一本書。

十月二十九日

四書五經當爲兒童浸潤,致力學問修養,一天天慢慢琢磨成器。

真正懂得修正,如水般澄淨自己,亦可洗禮他人。

菡萏,指小荷,未全開之荷花。荷,又名芙蕖,純潔明淨之物。

菡萏香依翠葉荷,西風乍起漾綠波。

小樓吹徹玉笙寒,細雨夢迴菡萏遠。

李煜詞率性而爲,詞中俱是純真,明淨自然,神采飛揚,氣象深遠。

詞的魂魄是文字與所讀之人的心靈感應所得。

思想純淨,在思想上超越俗世,專心致志完成自己的事情。實則又是一個人行爲思想幹淨的體現。

行爲處事總跟隨自己的內心,率性真實,可感知一顆任性卻純真的心。

看透世事,超然脫俗,既有孩童的天真與純粹,又有長大後的責任與擔當。

備註:此篇整理於二0二一年 九月丨二0一七年 隨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