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灵性生活—万事皆可期 vs. 让自发性掌舵

在最近的10年内,基于我对自己和世界有限的认识,我亲自实践了下面两种生活方式:

1. 用心感受未来想像自己的样子,然后用每一个点滴的当下想这个样子靠近。

2. 不对未来有任何期待,全然托付,让未知带来惊喜,让生命的自发性掌舵,从而自然展开。

第一种我称之为万事皆可期+活在当下;第二种则是一切随缘+自发性掌舵。

最近我忽然发现自己好像对这两种生活方式有所误解。

---

如果我人生的课题,是去放手对事件的掌控,那么近年来生活方式上向“自发性掌舵”,貌似符合个人进化的意图。

生活变得越来越spontaneous,充分享受跟着感觉走,感觉到哪儿就是哪儿的状态。这何尝不曾是在某个时刻,想象中为之奋斗的那个理想生活。

选择生活在一个节奏快、变化无法预测的环境,任何的提前计划,都是给自己在将计划付诸实践那个时刻增加挑战。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句话,我真的是深深的体会过,与其还要给之前的plan善后,同时在短时间里计划执行候补plan,还不如炼就一身沉得住气,不到最后不出手、出手即成型的本事。

这样的生活在国内朋友眼里可能很普遍,就好像今天不知道明天吃什么,每天去菜场。然而在国外这种一去仓储超市买够一个月的食物、出去吃个饭还要提前定位的大环境里,还是很奢侈的。

说走就走的旅行,想吃哪口就能吃到哪口的愿望,真不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发生的。

我大概这样生活了将近两三年吧,感到辛苦工作竟然那么的值得。人生体验真的好。

之所以开始反思这样的生活状态,是因为我发现,慢慢地我再也不在生活层面的琐事上期待什么。所谓沸点越来越高,对长期盼望之后的愿望达成瞬间,再不感到被奖励;而且因为怕变化改计划麻烦,不再给自己任何期望,导致在能量状态低下的时候,想看看眼前有什么不怎么需要费力就能发生的、并令人欣喜的小事,竟然两眼茫茫,生无所恋。

我说的还只都是生活层面上的琐事:比如吃饭买东西,这些能够让我自由的,不计划就可以伸手实现的小事。


对于那些让人期待的、不可预测的、又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被自己掌控的“可期待”的事情,我也慢慢开始看不到设定期待值的意义。

这就很成问题。

被划在这个区域里的事情都包括什么呢:比如跑步和锻炼身体;比如事业规划;比如人格成长计划;比如婚姻尽头的样子;比如我到底会给世界留下什么。

所以有期待然后为之努力使之发生是控制吗?没有任何期待的活着,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能量都在当下,连和未来的自己去做连结都不需要?

我这两天忽然有了答案。

如果你享受过,那种未来圆满图景,一点点,一步步地真实出现在眼前的过程,那你一定不会忘记和想要放弃那种感觉。

在动荡高频嘈杂的环境中,能够坚持这样的生活方式有难度,但仔细体会不外乎是以下几点:

- 没有时间和未来做连结,想象中的愿景越来越不清晰

- 周围可以影响你到达这个愿景的因素越来越多,可以置之不理的事情和需要解决的事情间的平衡被打破;能量被无形耗尽

- 自己的注意力无法在乱象中和愿景连接,二者中间的道路也变得不那么清晰

写下来就觉得都不是什么大障碍。

我们可以鸡血地活在当下,也可以躺平;然而磨刀去砍柴需要知道树林在哪里,要么就会造成情绪体能被调动的很好却无处安放;躺平如果能够永远保持低沸点也蛮好,同样的事情反复带来愉悦感,没什么需要期待,真的可以一直满足和开心的过下去。

然而我想试试二者合一 :给自己打造一个愿景然后躺平 —— 如果找树林需要很多时间那么就先找树林,树林的方向找到了再来磨刀;刀磨不磨得好都不重要,交给spontenous带我前行。

反正最终,都会到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