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弱的弱,是全面的弱

翻書時看到一句話:

教師最重要的責任,不是教課,而是靈魂喚醒。

這句話對着,但不全面,因爲有避重就輕的嫌疑,也就比掩耳盜鈴強那麼一點。

教師的責任,當然不是教課這麼簡單。

高清網課便宜實惠,效果不好的原因,難道是因爲知識講解錯誤?

錯了。

網課只能解決“教”的一面。科技的力量再強大,也替代不了有溫度的“育”。

“教”跟“育”合起來,才能稱之爲教育。

以下3個問題,歡迎探討交流。

第一個問題:

學弱,爲什麼弱?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很多朋友立刻會調出自己的常識儲備:

學習習慣不好。

比如課前不預習、聽講不認真、課後作業敷衍了事。

這些原因都對着,但不全面。

順着這個問題,再引出第二個問題:

除了孩子本身,還有哪些因素會導致學習習慣不好?

這個問題的回答,就沒有那麼容易,可以不加思索直接脫口而出了。

畢竟,太多普通人,之所以一直普通甚至平庸,就是因爲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並不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給點提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孩子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跟誰接觸時間最多?

前者,是同學;後者,是父母。

這麼一想,那些價格高到早已脫離普通居住屬性的學區房和學位房,買家都是誰,也就一清二楚了。

一所學校的生源質量,決定了孩子周圍同學的質量:

同學之間,是比拼學習成績,還是比賽遊戲成績,或者狹隘到只剩炫耀衣服鞋帽?

學校好,從來都是因爲學生好。絕大部分老師,都是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有幸沾了學生的光而已。

第三個問題,值得單獨拎出來多聊兩句:

那些買不起名校學區房的家長,怎麼辦?

家庭教育這四個字,這時候就該隆重登場了。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我自己當老師這麼多年,經手過太多的學生樣本。學霸的強,原因基本相似。而學弱的弱,父母應該承擔很大責任。

這是因爲,父母的言傳身教,和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跟學校生源質量同等重要。

不少父母,收入高的同時,也對應着工作忙。這類父母,往往在給孩子報輔導班時也比較爽快:

交了錢,就是要出分。

這個要求當然不過分,只是不合理。

爲什麼?

大老師平時抽12塊錢一包的磨砂猴,付錢給商店老闆,立刻就能拿到煙。

但教育不是這樣的啊。

一些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跟父母的做法類似,以爲錢能解決一切問題。狂妄自大,不尊重老師,更不懂得尊重常識。

這種父母,給輔導班交錢,就是買個心理安慰;這種學生,來輔導班上課,就是爲了應付父母。

另一類典型的學生,跟這種學生相反。

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甚至有些窘迫,父母給孩子報輔導班,可以說是掏空積蓄託舉孩子。

這種學生,往往內向膽小,在報班之前,就已經聽過無數遍父母賺錢不易的嘮叨,認爲老師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導致的結果,就是過度敬畏老師,上課時不敢提問不懂裝懂。

這類學生,往往還沒上幾次課,父母看到孩子成績提升不明顯時,就開始着急上火,這種焦慮很快會傳染給孩子。

換老師換機構,又重新新一輪的磨合適應。

鬼打牆一樣的循環往復。

這兩類學生家長,就是典型的不尊重教學規律,不尊重常識。

老師是催化劑,喚起學生學習動力,改變學生內心深處的東西。這些都沒錯,但剃頭挑子一頭熱也不行。

家長的配合,相比老師而言更重要。

這種配合,不僅體現在尊重老師尊重教學規律上,更體現在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

比如融洽的家庭氛圍,平等民主的決策方式、父母言行一致的榜樣作用。

小到晚飯喫什麼週末去哪玩,大到報什麼興趣班高考志願怎麼填。

在這種家庭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情緒穩定,自制力也比較強,懂得平衡學習和放鬆休閒;同時心態也會比較陽光,遇到問題時,會主動思考解決方案。

這種學生,即便不走高考這條獨木橋,以後的生活和工作前景,都不會差。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從視頻中看來的小故事:

一位父親,帶兒子喫自助餐。看到兒子一次性端來太多食物時,輕聲建議他可以少拿點避免浪費,兒子嘟囔着說自己能喫完。然而,當這位父親起身離開座位後,兒子卻偷偷把喫不完的食物扔到垃圾桶,對回到座位的父親撒謊說自己喫完了。

清楚真相的父親一言不發,從垃圾桶裏拿出兒子扔掉的食物,重新放到自己盤子裏直接開喫。

孩子哭了。

瞧,這就是很好的“育”,無聲勝有聲的那種。與父母的經濟條件和文化水平沒有任何關係。甚至可以說,與文化課的學習都沒有關係。

但,正是這些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和處事方式。而性格和處事方式,反過來又會影響學習這件小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