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好人楊連山,爲烈士尋親十二年

南陽好人楊連山:爲烈士尋親12年

河南日報客戶端

2021.09.02 20:41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周曉荷

  “戰爭的硝煙已經過去了,但它造成的創傷、尤其是親情的缺失是很難彌補的。多少年生死未卜,烈士的英魂今朝重歸故里,這對於烈士家屬而言,是個莫大的安慰。”9月2日,59歲的楊連山在得知第七批歸國烈士已有4位找到親屬的消息,難掩心中的激動。

  楊連山是河南南陽人,“爲烈士尋親”這件事,他已經做了12年,累計幫助了6名烈士“回家”。

  2009年1月,喜歡讀書和藏書的楊連山在淘二手書時發現了14份烈士證,簽發時間是1951年、1952年,烈士籍貫均爲南陽縣。“烈士證是烈士爲國捐軀的證明,很有意義,所以我就買了下來想收藏”。當他回到家裏,給妻子、女兒講起烈士證背後的故事時,母女倆深受感動,還提出建議:“這些烈士證在咱們這兒只是藏品,爲什麼不能找到這些烈士的親人,送他們‘回家’呢?”

  從此,楊連山踏上了爲烈士尋親之路。他發現,每份烈士證背後都有各種標記,這是當時政府工作人員留下的,可由於種種原因始終沒有送達烈士親人手裏。他歸納整理了烈士基本情況,包括生前所在部隊番號、性別、姓名、年齡、籍貫等信息,製成南陽籍英烈名錄,通過媒體、網絡傳播;還查閱了南陽縣地名志、南陽縣誌等文史資料,利用節假日,騎着自行車,到周邊村莊尋訪、調研,行程二萬多公里。

  好消息漸漸浮出水面。南陽市高新區七裏園鄉趙永蘭的父親當兵走時,她才3歲。在她的印象裏,一直沒有消息的父親是全家人最深的牽掛,直到2009年母親去世時,還唸叨着:“他在外面當兵,總會回來的。”“當我聯繫上趙永蘭,確認手中烈士證上的趙明山就是她的父親時,老人情難自禁,不停地說着‘謝謝’。”這個場景,刻在了楊連山心裏。

  “團圓”是中國人最樸素的情感,能幫助烈士與家人“團圓”,這讓楊連山覺得多辛苦都值得。他說:“越來越多的人聯繫我,加入爲烈士尋親隊伍,政府部門、媒體也給我們很多支持,現在14位烈士中還有8位沒有找到家,我會繼續找下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