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好人杨连山,为烈士寻亲十二年

南阳好人杨连山:为烈士寻亲12年

河南日报客户端

2021.09.02 20:41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晓荷

  “战争的硝烟已经过去了,但它造成的创伤、尤其是亲情的缺失是很难弥补的。多少年生死未卜,烈士的英魂今朝重归故里,这对于烈士家属而言,是个莫大的安慰。”9月2日,59岁的杨连山在得知第七批归国烈士已有4位找到亲属的消息,难掩心中的激动。

  杨连山是河南南阳人,“为烈士寻亲”这件事,他已经做了12年,累计帮助了6名烈士“回家”。

  2009年1月,喜欢读书和藏书的杨连山在淘二手书时发现了14份烈士证,签发时间是1951年、1952年,烈士籍贯均为南阳县。“烈士证是烈士为国捐躯的证明,很有意义,所以我就买了下来想收藏”。当他回到家里,给妻子、女儿讲起烈士证背后的故事时,母女俩深受感动,还提出建议:“这些烈士证在咱们这儿只是藏品,为什么不能找到这些烈士的亲人,送他们‘回家’呢?”

  从此,杨连山踏上了为烈士寻亲之路。他发现,每份烈士证背后都有各种标记,这是当时政府工作人员留下的,可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送达烈士亲人手里。他归纳整理了烈士基本情况,包括生前所在部队番号、性别、姓名、年龄、籍贯等信息,制成南阳籍英烈名录,通过媒体、网络传播;还查阅了南阳县地名志、南阳县志等文史资料,利用节假日,骑着自行车,到周边村庄寻访、调研,行程二万多公里。

  好消息渐渐浮出水面。南阳市高新区七里园乡赵永兰的父亲当兵走时,她才3岁。在她的印象里,一直没有消息的父亲是全家人最深的牵挂,直到2009年母亲去世时,还念叨着:“他在外面当兵,总会回来的。”“当我联系上赵永兰,确认手中烈士证上的赵明山就是她的父亲时,老人情难自禁,不停地说着‘谢谢’。”这个场景,刻在了杨连山心里。

  “团圆”是中国人最朴素的情感,能帮助烈士与家人“团圆”,这让杨连山觉得多辛苦都值得。他说:“越来越多的人联系我,加入为烈士寻亲队伍,政府部门、媒体也给我们很多支持,现在14位烈士中还有8位没有找到家,我会继续找下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