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對一個人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互聯網發達的時代,是最好的時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也是比較糟糕的時代,鋪天蓋地的各種資訊,信息氾濫的同時,也給網絡暴力提供了機會。

信息化時代,全民狂歡的網絡平臺上,每個人確實都有發聲的權利;

對於某個事件,只要智能手機輕輕一劃,想法就立馬被髮送到網上,無關對錯,無關真相,只爲發表自己當下的所見所想而已。

而有時候,發表之後,自己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我們真的瞭解屏幕前的這個人和事嗎?

眼見不一定爲實,相信大家都懂,但是或許,一個人那樣說,兩個人那樣說,說的人數多了,即使是謠言,大家也都會信以爲真吧!

01

想到高中看過的一部電影《搜索》。

女主人公葉藍秋得知身患癌症之後,心灰意冷的她上了一輛公交車,沉浸在驚愕與恐懼的她,拒絕給車上的老大爺讓座,引起衆議;

後被記者放到網上惡意放大,形成了一場社會大搜索,被全網人肉搜索、指責、謾罵,不久她選擇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當時看完這部電影,真的感覺人的生命之脆弱,全網都看到了葉藍秋不讓座的舉動,批評指責她道德淪喪,但沒有人知道她身患絕症的隱情

人們僅僅在屏幕前,輕輕鬆鬆看着全民發出的聲音,用鼠標敲兩下,手指劃兩下,就可以給一個人“定罪”似的,仔細一想,背後不免有點發涼

每個人的認知,看待事物的角度,所處的環境,都會影響其一言一行,

但是“眼見不一定爲真,別人的觀點不一定正確。”這樣的簡單道理,相信大多數人都懂,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知行合一呢?

02

而對待多元化信息,面對網暴信息,我認爲應該把握以下三方面原則。

1)不要被不確定的信息擺佈。

信息化時代,真的好像可以變成假的,假的好像可以變成真的。

這就需要我們保持清醒的大腦,學會辨別信息真假性,不受不明確的消息所左右。

2)要三思而行。

古人云,三思而後行,告訴我們凡事都要再三思考而後行動。

身處信息輪番轟炸的漩渦之中,唯有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方能不被“洗腦”,淪爲網暴的“劊子手”。

叔本華也說過,閱讀和純粹的經驗可以開闊眼界,但都不能代替思考。

可見,思考在我們人生歷程中尤爲重要,沒有了認知思維和思考能力,那似乎空有一副皮囊,實則毫無血肉。

3)爲自己的語言負責。

語言對人的傷害,往往比刀子還尖銳犀利,甚至讓人失去活下去的勇氣。

它不是用來攻擊別人的武器,而是用來關心他人,與他人分享幸福和快樂的;

溫柔待人,愛自己的同時,也善待他人,寬容他人,其實也很好。

日劇《3年A班:從現在起,大家都是人質》裏面主人公柊一颯說過:

“語言有時候會成爲兇器,和刀子無法相比,能夠更深更銳利地插入人的心裏;

模仿他人說的不經意的話,可能會深深傷害對方,自以爲是的正義感,如果聚在一起,也可能會輕易奪走人的生命。

而比起跟風,比起貶低別人,更重要的事,我們要先做到自律,再進修成長。”

let’s think”是柊一颯的口頭禪。

而每次看到他說的這句話,不免提醒着我。

凡事三思而行,嚴於律己,也許自己不經意的語言就會傷害他人,被不明確的信息誤導着而不自知。

最後,希望所有人都能被溫柔以待,平凡而幸福。

以上,共勉~

作者:晴嵐桑,喜歡寫文,努力ing。堅信零星地變優秀,也會有發光發熱的那一天。

圖源:網絡(侵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