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養生是天經地義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飲食法地道,起居法天道。飲食應該應時而食,也就是一年四季應該首選應季的食物來營養自己。補益的原則一是隻有經絡通暢,才能喫什麼補什麼。補益身體就要經常運動,多參加體育鍛煉。二是《黃帝內經》裏講奇經八脈是儲存人體多餘經氣的地方,也就是藏元氣的地方,所有的中醫書裏一致認爲:沒有一味藥可以人奇經八脈。也就是說,在各個醫家看來,是沒有一味藥可以補元氣的;反過來,也就是在告訴你,只有食物可以補益元氣,只有食物纔可以是天天喫的東西,天天能喫的東西纔可以補益我們的身體,所以補益身體的最好方法就是“好好喫飯”。三是我們中國人凡是喫什麼都講究個味道,那麼,這就要我們明白食物的“道”在哪裏,這就要求我們在喫飯之前,要先明瞭食物的分類和各自的屬性纔行。

《黃帝內經.素問》的“藏氣法時論”篇中說:“毒藥攻邪,五穀爲養,五果爲助,五畜爲益,五菜爲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益精氣。”這就是說,中國古人對草藥和食物的區分是很嚴格的。草藥是藉助於它的偏性來攻邪,而食物則注重其氣與味的平和,並明確指出只有食物纔有補益精氣的作用。在古代,如果哪位醫生能夠正確地調配食物,並以此補益精氣,祛除身體的百病,那麼,他就是古代醫生中的品,也會被稱爲食醫。

一般來說,食物可以粗略地分爲四類:谷、果、畜、菜。真正有營養

的飲食是這四者的合理匹配,這其中每一類食物又都暗含五方和五時,這樣就大大地擴展了食物的性味,凸顯了食物和而不偏的性質。比如說,魚蝦產於東海之濱,生髮之氣偏盛,對患有瘡疥的人來說就是發物。牛羊多產於西北,有收斂收藏的氣性,因此營養豐富,但年輕人不可多食,多食則不易代謝,易導致性情粗暴,性慾旺盛;但是老年人通過多喫牛羊肉,則可以達到補益精血的目的。另外,在穀物方面,中國北方人多食麪,南方人多食米,“面”甘溫入脾,可以潤肌膚,厚腸胃,但也易於壅氣、助溼;南方人喜食大米,其甘鹹微涼,可以除煩渴,固胃開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