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與“誠”

有人常在許願,並在日常不斷地用意念強化加持。這對修行的人來說,把它叫願力。但今天願,明天願,最終都變成了怨天怨地,到最後一切還是未能如願。

這倒讓我想起了古代流傳下來的《明日歌》,其中的描述,異常貼切。

就發願來說,爲自己規劃幸福的願景再正常不過。更何況“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又有誰能自甘平庸,而不去趁着盛年只爭朝夕,去向往和創造更大的幸福和美好呢?

同樣是發願,有的人收穫了成功,有的人如願了幾成,可有的人發的願就像是在蒸饅頭,同樣放了很多的發酵粉,可最終連一屜雪白蓬鬆的饅頭也沒有蒸成。

竈膛熄火,饅頭出鍋,展示給世人的,每個還是同上屜同樣體積的麪糰,不過增多的卻是一滿面愁容的焦黃面色。

其實,在發願與還願之間,有一個貫穿始終的一個“誠”字。若發願者內心總有這個誠字在,就會正心誠意地變成自發的行動,就會每天自願地聞雞起舞,只爭朝夕。就會誠意敬業,披荊斬棘,一路前行。

精誠所至,金石爲開,說的就是這個因果和道理。如願與否的關鍵,就恰恰決定在這個誠字上。

可這發願人當中,還有一部分人。他們正如周老師所言的定義,他們是思想上的巨人,語言上的強者,時空裏的懶漢,行動上的矮人。

不要惱火,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真真切切就有這種人,而且尾(爲)數不少,大有人在。

他們的願力發自於內心,起始於衝動,流失與時空,所有的願景都欠缺一個實實在在的真誠。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你有願,但你不肯,躬身世事,讓自己汗水在發奮的勞動和創造中揮灑起來,歡快起來。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日上三竿,人過午,滄海未能變桑田,今天的我還是昨天的我。但歲月的風霜早已漸漸地嵌入了我額。

想了很多,一事無成。

許願很多,一件沒做。

只有逝去的青春在時空裏,在悄無聲息地不斷消磨。

許願,是欺世者的幌子。

許願,是頹廢者的暮歌。

🤔許願,總要用自己的誠意來還願。

阿彌陀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