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世界》讀後感

提筆才知道有半年光景沒有寫讀後感了,這半年裏讀書甚少,讀和聽一起才二十本。現在時間寬裕一些,還是保持每讀完一本書寫寫感想的好習慣。

《昨日的世界》是斯蒂芬.茨威格所著。茨威格是奧地利小說家、詩人、劇作家。之前讀過茨威格的《人類羣星閃耀時》和《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兩本書,還是很喜歡他的寫作風格。

《昨日的世界》是茨威格的自傳體小說,也是他的最後一部作品,在這本書寫成不久,他就與自己的第二任妻子服毒自殺了。在1942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狂人希特勒的領導下,茨威格多年的歐洲大統一、世界大統一的夢想也徹底破滅了,祖國奧地利淪陷,讓他也成爲無國籍的流亡者,絕望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這本最後的作品裏,我們能更深入的瞭解茨威格的精神世界。

此書從茨威格出生寫起,他家境富裕,一直受到良好正規的教育,是一位猶太人。茨威格描述了19世紀末期的奧地利穿衣着裝風格,以及社會的快速發展帶來的整個世界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有幸走出國門、走出歐洲去看世界,到印度、到美國、到非洲接觸到更多優秀的人才。

茨威格成長道路上,對於戲劇寫作的天賦被一連串離奇事件給扼殺了,這個我當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孩子們聽。也許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魔咒,有些事情巧合的讓你沒有理由去解釋,一位接一位著名演員、著名導演因接演茨威格的劇本在短時間內死去,時隔二十多年,即使是茨威格翻譯的劇本也導致演員的死亡,讓茨威格被迫放棄戲劇創作。

平靜的生活、太平的世界滋生了太多好戰的樂天派,英雄主義作祟,1914年6月28日,在薩拉熱窩的一聲槍響,打破了世界的一片寧靜,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爭讓人們懂得真正的含義,重返奧地利的茨威格看到祖國人民真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沒有面包、沒有煤炭、沒有住房,物價飛漲,生活困苦不堪。

經歷了四年多的一戰,讓茨威格這位和平主義、世界主義者以爲歐洲從此之後可以太平了,可十幾年的時間,當阿道夫.希特勒崛起時,陰影再次籠罩了整個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對猶太人的迫害,茨威格也開啓了痛苦的流亡生活。正是戰爭帶來的一系列的煩惱讓茨威格下定決心寫一部涉及範圍廣泛、時間跨度極大的作品——《昨日的世界》。

此書的結尾部分能深切感受到茨威格的那份痛苦和絕望,四十多年來,他把自己信念的一切力量都貢獻給了實現歐洲的和平統一的願望,最後都成爲泡影,害怕人類之間互相廝殺,而自己一生卻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一生熱烈追求人性和精神上的團結一致,而自己卻被嚴重的排擠,他感到一生中從未有過的孤獨。

一本書瞭解了一個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