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說的太好了,我還想繼續聽

一場綜藝節目,一般由幾個主題不同的環節構成,環環相扣,讓觀衆不容易疲倦

同樣,如果我們說話或演講的過程也採用這種結構,把講話內容分成不同模塊,那聽衆是不是會覺得有意思一點。

拿老師講課爲例子。

一節課英語課45分鐘,如果全程都是持續輸出內容,肯定會有部分學生開小差,犯困等情況出現。如果我們把一節課做拆解,前15分鐘講課,接下來10分鐘讓學生做題,老師花10分鐘講解答案,最後,學生再一起練習發音。

這樣講一節課做好拆解,學生不會無聊,他們的思維也能跟上老師的節奏。

此外,在設置每個板塊的內容時,也是有竅門的。

即讓參與者不斷利用自己的多種感官。

一開始,讓聽衆用耳朵聽,接着讓他們在紙上寫東西,然後再讓他們開口朗讀所寫的內容,闡述觀點等。這一系列讓參與者不斷地利用多種感官:“耳朵-手-口-身體”,從而令聽衆覺得時間過得很快。

當參與者某個感官疲倦了,換成其他感官,令他們精神集中,這樣一場演講不知不覺就結束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