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抄录(6)

安娜·卡列尼娜
[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之一。

小说讲述了一位拥有一个八岁儿子的母亲、漂亮的贵妇人安娜因为追求爱情而让自己陷入痛苦不堪的境地,她善良、美丽、自然、温柔、充满生气,却无奈受困于民族宗教与伦理道德之中,痛苦万分,最终在患得患失、自我怀疑中选择了卧轨自杀。

全书通过安娜一家以及与之有着联系的其他家族的生活发展描写,简单地包括了爱情、婚姻、经济、事业等领域在当时俄国社会封建贵族秩序的影响下的发展,通过一个个事实来强烈地抨击旧时代秩序,无声且有力,同时也精彩地描绘出了在俄国新旧社会交替时所发生的社会现状,——希望就在绝望的夹缝中重生。

以下为部分精彩内容抄录:

45、因为他们没有独立自主的财产,没有高贵的门第,不像我们这样生下来就接近太阳。他们会被金钱或者恩惠收买。他们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得想出一套理论来。他们宣扬一种思想,一种理论,一种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的很有害的理论,目的只是为了取得官邸和俸禄。你看看他们的真实意图,也不过如此。

也许我不如他们,我比他们愚蠢,虽然我看不出为什么我就不如他们。不过,至少有一点我们比他们强得多,就是我们不容易被收买。这样的人比什么时候都更需要。

46、女人——这是男子事业上的一大绊脚石。爱上一个女人,又要做一番事业,这很难。既要避免障碍,又要随心所欲地爱一个女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结婚。

这就好比背上有包袱,却要腾出双手来工作,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包袱绑在背上。这就是结婚。

我结了婚,就有这样的体会。我的双手一下子腾出来了。但要是不结婚而背上这样的包袱,你的一双手就腾不出来,你就什么事也干不了。

女人的社会地位越巩固,情况就会越糟,好比你不光是用双手揹着包袱,而是先要从别人手里把它夺过来。

女人总是比男人更讲究物质。我们把恋爱看得很伟大,她们却总是很实际。

47、他所经营的农业只是一场他同劳动者之间的残酷而顽强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一方面,他那方面,自始自终要求努力把农活做得尽善尽美,而另外那方面,则是一切听其自然。

在这场斗争中他还看到,他这方面是竭尽努力,而那一方面却是毫不出力,甚至毫无要求,结果工作做的对谁都没有好处,只白白糟蹋了很好的农具、很好的牲口和土地。最糟糕的是,不仅完全浪费了花在这方面的精力,而且现在,当他明白了这工作的意义以后,他不能不感觉到,他花费这些精力的目的也是毫无价值的。说实在的,他们之间在斗些什么呢?他竭力争取每一个小钱,他们却坚持工作要轻松愉快,也就是像他们所习惯的那样。

从他的利益出发,每个劳动者应该尽量多干活,应该经常留心,不要损坏播种机、马拉耙、打谷机,应该经常想到他在干什么;可是劳动者却希望工作尽可能轻松愉快些,多休息休息,尤其要紧的是要无忧无虑,不动脑筋。

48、学校怎么能帮助农民改善他们的物质条件呢?您说学校、教育会满足他们的其他需要。这就更糟了,因为这些需要他们无法满足。加减法和教义回答怎么能帮助他们改善物质条件呢?这我可永远弄不懂。前天晚上,我遇见一个农妇抱着奶娃娃,我问她到哪儿去。她说:“去找巫婆,哭鬼缠住了娃娃,我抱他去治一治。”我问,巫婆怎么能治好哭病呢?她说:“她会把孩子放在鸡笼上,在念念咒。”

我只是用这种治疗来比喻用学校治疗农民。农民平穷无知,这我们看得很清楚,就像农妇看见哭鬼一样,因为那孩子在哭。至于为什么学校能治这贫穷无知的毛病,那就不明白了,就像为什么鸡笼可以治疗哭病一样。要把农民贫穷的病根治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