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裏,我反思......

  “滴”一聲,我看到了這條短信——

結束了,正式結束了。

“九十三”的圓,雖然畫得不夠“圓”,但絕對“飽滿”——這一年,我們都有了屬於自己的成長故事。平凡的“經歷”,要想成爲有故事的“閱歷”,那一定要有波瀾、有懸念、有陡轉,給人警醒、教人成長。

貞汝媽媽發過來的——孩子在五中學習的小視頻,我反覆地看,雖然第一眼就在一閃而過的鏡頭裏看到了孩子,卻還是想反覆播放、反覆欣賞……

三年前,在“茫茫”的小升初名單裏,我分到了通知並動員“劉貞汝”同學來“21”培優班報道的任務。開學後,七年級設了14個班,而她的名字,就正好出現在我的班級名單裏;去年八升九分班時,“劉貞汝”的名字再次“紮根”我手中的班級名單。

是多麼深的緣分,能讓我們緊緊地拉着彼此的“生命航程”?而我想竭盡所能、託舉其進入最高學府的心,又是多麼的真摯與強烈?我不止一次的告訴自己——一定要對得住這場特殊的緣分。

中考揭榜,第一志願她竟未能順利通過,我們發起相關學科的“查分申請”,但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我知道這一路,她會哭泣,其實,陪着流淚的還有我——我終是辜負了這場緣分——如果她在其他的班級裏,會不會發展得更好,會不會不用受到這樣的“委屈”?

但是,此刻,視頻中的她,身着灰色的體恤,鼻子上還架着那副有點厚重的眼鏡,正奮筆疾書、正霸氣外露,就像一個再出江湖的俠士,就像一個滿血復活的鬥士。過去的一切不快,一定已被她全部踩在腳底下——踩它個稀巴爛——她將有一個全新的開始,她要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新天地。貞汝,這一路成長奮起之路,老師願與你攜手同行,我相信你一定能夠“厚積薄發”!

貞汝媽媽告訴我,還有5個孩子也在這個班級——那個穿白色體恤、袖上帶耀眼紅色的是培炎吧?那穿着黑色體恤的同桌倆是雙胞胎皓玉和傑玉吧?樂賢是不是瘦了,怎麼沒有找到那可愛的身影……未來的日子,你們一定要“彼此照亮,一起前行”!

最近一週,我不停收到家長朋友發來的入學反饋 :誰和誰分到一個班級了、誰和誰在一個宿舍呢…

看到孩子們都已步入正軌,都已開啓拼搏模式,我的心裏踏實欣慰了很多,也在回憶中總結、反思了很多——

再帶班級,手腕一定要再“硬”些。該嚴格要求、執行到底時,一定要緊盯目標、排除萬難、落實到位。目標不宜抓太多,一個階段抓住一兩個就好,強化訓練爲習慣後,再開啓其它的目標。我想:這樣,培炎的“三毫米”之痛就能相對減少、貞汝“劉大姐”的成績起伏也能相應控制、樂賢的能量小宇宙就也能得到更好的“爆發”……

再者,制定班規班紀或班級做出重大決定時,一定要再民主一些。民主一方面是和學生共同來面對班級問題,另一方面就是讓學生知道我們這樣規定、決定的初衷和目的是什麼,不要總是“硬性權威”,一不小心,就會讓孩子和自己站成了“對立面”。自己出力不討好,孩子們也委屈、帶情緒。我想:如果這樣,怡丹就不會因爲要讓減掉好不容易蓄起來的長髮而落淚、萱臻也不會因爲我說的“丸子頭”而情緒激動、孩子們也不會被我扔掉剛剛新買的塗改液而抱不平…

還有,就是在師生溝通上。溝通的平臺可以更多,內容可以更豐富,表情也可以更多彩。不一定非得面對面、非得在學校——紙短情長可以有,校外散步也可以有;不一定非要談成績、非要說反思——談愛好、談經驗方法當然可以有;不一定非要擺着面孔、義正辭嚴——和顏悅色地拍肩膀、捏臉蛋,爲什麼不可以有?

我不怕前路漫漫——因爲“行動是治癒恐懼的最佳良藥”;

      我不怕道阻且險——因爲“生命的意義在於成長”;

我不怕失敗犯錯——因爲“萬物皆有裂痕和,那是光照進來的方向”;

我不怕付出了卻遲遲不見成效——因爲“成功沒有捷徑,惟有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這些金玉良言,因“十三連”的這段“旅程”而刻入骨髓,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那麼銘心。

“成功的起始點是自我分析,成功的祕訣則是自我反思”,在分析中起步,在反思中成長。新的學期,一起努力,共赴美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