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談讀書:爲什麼說中國古書是讀得完的?

/杜豆豆


民國時期的北大有位奇人。論學歷,他只是小學畢業。但是,他卻靠把圖書館當大學,終生自學不懈,愣是學成了文化界的大師級人物,成爲著名的文學家、翻譯家、梵學研究家,並於1948年來到北京大學任教,與季羨林、陳玉龍並稱“北大三支筆”,和季羨林、張中行、鄧廣銘一起被稱爲“未名四老”。

他,就是金克木先生。

金克木先生能靠自學成爲大師,可見讀書功夫不是一般的高超。他到底有什麼讀書門道呢?如果你也好奇這個問題,推薦你讀一本書,就是金克木先生的《書讀完了》。

這本書從金老生前約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選出有關讀書治學方法的文章50餘篇,是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裏面詳細寫了金老關於讀書的許多心得。

不過,我今天想說的,是這本書中的首篇文章,題目和書名一樣——《書讀完了》。在這篇文章中,金老講了這樣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陳寅恪去見歷史學家夏曾佑,夏老說:“你能讀外國書,很好;我只能讀中國書,都讀完了,沒得讀了。” 要知道,陳寅恪從小就讀古書,他聽了夏老的話,很驚訝,以爲夏老是不是老糊塗了。古書這麼多,怎麼可能讀得完呢?

等過了很多年,陳寅恪也老了,他才琢磨出味兒來,覺得夏老的話是有道理的:中國古書就那麼幾十種,是讀得完的。

天下古書之多,可謂浩如煙海。可兩位老學者爲什麼說:中國古書是讀得完的呢?

於是,金老也開始跟着琢磨起來。後來,他終於想明白了,於是,他把答案寫到了這篇文章裏。

在文中,金老細寫了他的破迷思考。他認爲,書和書之間是有關係的,如果能發現其中的頭緒、結構、系統,也就找到了讀書的密碼本。總有些書,是絕大部分書的基礎,離了這些書,其他書就無所依附。因爲書籍和文化一樣,總是累積起來的。

所以,金老推斷出:“有些不依附其他而爲其他所依附的書,應該是少不了的必讀書或則說必備的知識基礎。” 簡單說,就是隻要找到源頭書,就能把書讀完。

這些源頭書會是哪些呢?

金老舉例說,西方文化的《聖經》、古希臘古羅馬經典;西亞文化的《古蘭經》;中國的四書五經、諸子經典,具體來說就是:《易》、《詩》、《書》、《春秋左傳》、《禮記》、《論語》、《孟子》、《荀子》、《老子》、《莊子》。這些都是各個地域中的基礎源頭書,是必須要讀的。這些書的作者,都是沒有前人書可以替代的。這些是總源頭,往下再按這樣的原則進行分類,就容易多了。比如,史書必讀《史記》、《資治通鑑》,文學必讀《文選》。

那麼這些源頭書該怎麼讀呢?我從文章中,總結出了金老指出的5點注意事項:

1、要讀原書,不要單純只讀提要和評論。

金老有個比喻很形象,他將這些原書比喻爲本人,其他那些都是肖像甚至漫畫,多看少看其實無關大體。這句話,會不會讓你很有啓發?

2、讀原書時,初始先通讀,主要目的是引起興趣,尤其不能摳字眼、執着於講道理。

3、原書不必讀全集,選讀精華篇章即可。

4、系統掌握一個領域,最好是“史+概論+原書”配合在一起讀。

5、要不求甚解,又要探驪得珠,也就是要學會根據專家概括的讀書指南,得其要領。

你發現什麼了?

雖然中國古書很多,但金老並沒有讓你一本本細讀。書讀得完,是因爲你可以選擇性地讀,讀源頭、讀經典、讀精華。當你有了這些書做基石,你就可以構建起自己的知識框架,剩下的事情,無非就是把其他書納入到這個框架中。

如此,書也就讀完了。

(本文結束)

和我一起讀書吧!我是杜豆豆,傾一生之力,讀萬卷好書,寫有厚度的文字,過有深度的人生。歡迎關注我。在浮躁的時代,安心讀書寫作,養育心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