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之光,閃耀在每一個文字

——評《追夢路上,讓靈魂發光》


《追夢路上,讓靈魂發光》是齊帆齊老師所贈。這是齊帆齊寫作特訓營第五期學習結束後,贈送給當期優秀學員的。能獲得這樣的獎賞,非常自豪。

大概是惰性使然,當時瀏覽了書本,卻沒想到落筆寫讀書筆記。這幾天細讀之後,覺得非常精彩。這次閱讀,讓我對齊老師的散文特色有了較爲清晰的瞭解。

這裏,擬從兩個方面來談。

01 內容表現出對現實生活的深度關切。


一  由己及人,落筆點在草根的奮鬥歷程。

本書共四部分,從第一部分開始,到第四部分,幾乎都是草根的生活史。

在第一部分《我的生活我的路》中,讀者可以看到齊帆齊老師的從小的生活、打工到寫作的充滿艱辛的歷程。《那些往事》、《15歲那年的夢想》、《沒有父親的童年生活》中,作者寫到了8歲左右失去父親,日子漸顯艱難的生活。

和母親一起賣豇豆,凌晨三點鐘出發。市場上。豇豆跌價到,三毛錢一斤。一百斤稻穀只能賣三十五元。大年三十的前一天,還和媽媽在街上賣米,賣菜,寒風吹的人瑟瑟發抖。離家打工,兜裏只有媽媽給的二十元錢。這還是媽媽前幾天賣頭髮換來的。

字裏行間,真真切切記述了作者的真情實感,表達了對命運抗爭的意念。正是這種不屈服於命運的精神,支撐着作者走出貧窮的家鄉,到外面的世界去闖蕩。也正是這種堅強的精神,支撐着作者改變命運的強烈願望。

這種對草根的熱情關注,在《一個從大山裏走出來的女孩》、《她如何從一個灰姑娘成爲住在玫瑰城堡裏的公主?》等文章中,都能體會到作者對筆下人物的殷殷之情。

前文中的主角兒叫“飄揚”。 因爲老一輩重男輕女的思想,她的母親接二連三生了四個女孩兒。因爲子女多,家裏的生活過的很艱苦。

作者寫出了她逆襲成長的動人故事。二零一七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飄揚重拾年少時的文學夢。一年中寫下近五十萬字的原創作品,其中第一部長篇勵志愛情小說《世間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二零一九年出版上市)。電子書,《一個從大山裏出來的女孩》,《回憶我們四姐妹》,已在聖才電子書榮譽出版。

在《她如何從一個灰姑娘成爲住在玫瑰城堡裏的公主?》一文中,作者記述了趙美萍老師的傳奇經歷。

趙美萍老師很小父親就去世。母親前夫就是一個惡棍,爲了躲避前夫的騷擾和暴力,母親只好從江蘇逃到安徽的一個地方嫁人。

因爲人口多,壓力大,加之母親體弱多病,趙美萍14歲就輟學做了一名碎石工。儘管工作艱辛,她還是堅持每天記日記。

後來,一名上海打工的同鄉帶她到上海發展。她一面打工,一面堅持寫作,每晚都是十二點後才休息。

付出終會有回報,她先後在《寶山報》、《萌芽》、《知音》、《上海故事》等多家報紙雜誌發表文章。她的事蹟被上海幾家報紙相繼報道,有的電臺要邀她每週日去做嘉賓錄製節目,她成爲打工妹中的勵志代表。

一九九七年,美萍還得到一次香港泰國遊的筆會機會。後來,趙美萍憑着自己的實力力挫羣雄,入職《知音》雜誌編輯。

後來,她和一位美籍華人喜結良緣。二零零九年,趙美萍隨夫移民美國休斯頓,成爲《知音》海外版編輯,在美國他積極參加慈善事業,經常舉辦圖書義賣活動,並將義賣所得捐給安徽貧困小學。

貧窮中奮起,困境中抗爭,齊老師筆下這類人物還有很多,如做空調維修受傷的“別山舉水”老師,再如銷售電纜大王的“風想留步”都屬這類勵志型人物。

二  抒寫普通人的心聲。文字有溫度,且勵志。

不管是自己不堪回首的過去,還是採訪對象的痛苦經歷,作者都是以紀實的態度,關切的感情,激勵的話語,熱情的讚揚來着筆。

作者寫父愛,寫家境變好後母親的去世,都帶着深厚的感情,讓人讀之落淚。“那些天,我都是恍惚的,分不清是夢還是現實,大悲無言,我竟然沒怎麼哭。只在這些年,一想起媽媽,我甚至會在黑夜裏淚流滿面。”(《那些往事》P6)

寫趙美萍,在總結她的痛苦而充滿傳奇的生活時,作者寫道:“人生就像一部底層人物崛起的勵志史,是灰姑娘逆襲成白雪公主的真實故事。苦難是一杯美酒,夜深人靜的時候,和着你的眼淚喝下去。”(《她如何從一個灰姑娘成爲住在玫瑰城堡裏的公主?》)

還有她對“別山舉水”老師的祝願:“願他餘生都是鮮花和掌聲,平安喜樂圍繞,所到之處,都是光明和愛!不再有坎坷,不再有傷痛......”(《湖北又出了個‘範雨素’,這次是男的》)。

這些文字寫的是普通人的感情,親切、動人;帶着溫度和勵志精神,帶着人間大愛。”


02 語言真切,不加修飾

本書中,齊老師的文字堪稱“白描”之典範,不雕琢,不粉飾。呈現出整體的自然美。正如一個美人,只需自然展示,全然無須“濃妝豔抹”。

一 長於敘事,“情”在事中。

本書四個部分,所寫人物,都是生活中原生態的人和事。無論是自己的生活,還是別人的經歷,作者都是以客觀的態度陳述出來,對人物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都只作如實描述。這種描述非常細緻,但不誇大,也不縮小。

如寫飄揚寫信給公安局,陳述父親的情況中,她如何找人,如何給副局長下跪,身上帶多少錢,罰金交了多少。寫得非常細緻。讓讀者從中知道飄揚對獄中父親的全力幫助,從而也表現了父女之間的深厚感情。這種感情不是作者直接抒情表現出來,而是通過事件的敘述來傳遞。

另外,寫趙美萍在14歲被迫輟學,做了一名年幼的碎石工,因爲年幼,無力與人爭石塊,只能躲到邊角上,靠少量的石塊和別人的施捨掙錢。在作者看似平靜的敘述中,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個小小年紀,就爲生存而掙扎的可憐的孩子的形象。

這種冷靜的敘事,常常令讀者猝不及防,禁不住淚落紙面。

二 如話家常,簡樸清新。

書中每一篇文章,讀來都是樸素自然,口語化色彩非常明顯。給人簡樸清新的感受。

如寫趙美萍去上海:“帶著寫下的十四本日記私奔到了上海,她記住身負母親生病欠下的兩千多元債務。到了上海,在餐館待了一年,服裝廠待了六年多。又在廣告公司,做了兩年多,儘管工作辛苦,但到業餘時間仍不玩,堅持讀書寫日記。”幾個動詞就描述了差不多十年的生活。這種口語化的語言,既簡潔,又概括。

又如寫“風想留步”想找到進楊總辦公室的辦法,“連着三天,風想留步去了三次,都給前臺美女攔下。每次都問她預約了沒有?。。。。。。想見楊總,必須先過前臺美女這一關。風想留步想來想去,跑到商場買了一支80元的美寶蓮口紅。”文字的簡潔描寫中,我們似乎看到了一位爲找到突破口絞盡腦汁的銷售女孩兒的形象。

文字的抒情,分爲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齊老師的文字,都是在看似直白的描述中滲透出真情,都是在樸素的故事中呈現出清新。


03 總結

《追夢路上,讓靈魂發光》是一本動人的書,是一本寫給奮鬥中的草根們的書。值得一讀。

當前,新媒體文學如異軍突起,並憑藉自己的實力佔據了中國文學的一席之地。它和傳統文學已經到達並駕齊驅的地步。隨着時間的推移,新媒體文學的前景將會更加廣闊。

齊帆齊老師,無疑是新媒體文學新潮中的弄潮兒。她的作品,影響和激勵了許許多多的草根。通過自己的努力,她獲得了“勵志女神”的稱號。

謹此,祝福齊老師!祝願她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齊帆齊微課25】(主題文)

齊帆齊微課第6期28天第(25)篇累計(2730)字  共計(51380)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