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畫鎮——維多利亞採風之旅(二)

【文字家園】   


位於溫哥華島上,距離維多利亞市大約八十公里的Chemainus,目前已經是聞名遐邇的著名旅遊小鎮,其特色就是隨處可見的大大小小的壁畫。據說,這個小鎮上共有數以千計的壁畫,其中最著名的,且堪稱巨幅的壁畫有三十九幅。

Chemainus 曾經是一個以伐木、木材輸出爲主的林業小鎮。隨着森林幾乎被砍伐殆盡,林業工人和他們的家屬紛紛離去,小鎮日漸蕭條,到了人跡罕至的地步。爲了挽救小鎮,當地接受了一位藝術家的建議,召集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來小鎮,在街道、小巷旁的建築物上創作壁畫。壁畫的主題是“小鎮的歷史和現在”。

藝術家們的創作,給小鎮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街小巷,房前屋後畫上了色彩斑斕,表述故事情節生動的壁畫,吸引了全世界的遊客到此一飽眼福。曾經幾近荒涼的小鎮,頓時成了炙手可熱的遊客們青睞的打卡之地。疫情爆發之前,只有千餘居民的小鎮,每年要接待幾十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一時間,車水馬龍,人頭攢動,摩肩接踵,一派繁華喧囂的景象。

我們來到小鎮的時候,正值勞工節的長週末剛過去,暑假結束了,孩子們都返回學校上課去了。晴朗的藍天下,低矮房屋構成的小鎮範圍內,人煙稀少,很是冷清。

專程引領我們來到這裏的加拿大女作協會長郎格格,已經是第三次來到小鎮。她告訴我們這幾個頭次造訪的姐妹們,她以前每次來都是人山人海,哪兒哪兒都是人,幹啥都要排隊,拍照也很難有空隙。

我們看着空曠無人無車的街道,想象了一下游人如織的場景,不知道應該感嘆自己比較幸運,不必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隨波逐流,還是要抱怨疫情改變了世人的生活?

隨便找個空位停好車,下車伊始,擡頭就是風格迥異的各色壁畫。環顧四周,街頭的商店大多數都關着門,沒有營業,不知道是否是因爲疫情的緣故?我們發現腳下的路面上畫着鮮明清晰的橙色腳印,不知道有啥寓意?



不遠處的街邊長椅上,坐着一位滿頭銀髮的老人。我們趕緊走過去,打聽關於小鎮的有關信息。老人熱情地告訴我們,只要沿着路面橙色的腳印走,就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壁畫。原來路面上鮮豔的腳印是無聲的導遊,很貼心,很細緻的安排,讓人感到很溫馨。從這個很小的細節,可以看出管理者的用心,值得借鑑。

我們跟隨着地面上的腳印指引,不計較方向,隨意在小鎮裏遊蕩。一幅幅色彩鮮明,主題明確,情節生動,人物栩栩如生的壁畫,非常抓人眼球。我們不停地舉起手機,一直在拍攝。

細細看下來,“小鎮的歷史和現在”的確是貫穿了絕大多數壁畫的主題,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總起來說,大部分壁畫描繪了小鎮當年作爲一個林業爲主的地方,伐木工人工作和生活的場景。那些氣勢恢宏的巨幅壁畫,翔實地再現了當年的情景。

一幅巨大的表現工人們把加工好的巨型木材運往水邊場景的壁畫旁,用非常醒目的字體告訴人們:“從Chemainus 出口木材的最早記錄可以追溯到1863年9月25日。”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也或多或少了解了一些當地的歷史,很不錯的體驗。





那些反映當時伐木工人從最初的馬拉牛拽的運輸方式,到順水放木排,到火車運輸的歷史變遷的巨幅壁畫,組成了一幅幅伐木工人勞動的歷史畫卷,生動有趣。其中一幅圖畫中,居中踏浪放排的伐木工人虯結的肌肉,和身後火車吐出的滾滾煙霧形成了強烈而有意思的對比,令人印象深刻。

描繪小鎮歷史風貌,風俗人情的壁畫也是壁畫鎮畫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裏面既有小鎮風光圖畫,也有對小鎮有重要意義的人物特寫畫面,從小鎮第一批出生的嬰孩中的女子,到爲小鎮做出傑出貢獻的老先生,從生龍活虎的青年壯漢,到神情憂鬱的印第安原住民公主,應有盡有。還有普通的生活場景,內容十分豐富。










在風土人情的畫作中,很有名的一幅是華人畫家畫的“一箇中國男孩的記憶”。這幅畫就在進入小鎮的大街上的建築物牆上,表現了當年華人在當地的生活場景。華裔是小鎮最早的居民的一部分。這幅畫很大,很醒目,不容易錯過。



真正讓我驚豔,一眼難忘的一幅壁畫是畫在郵局牆上的巨幅壁畫。

記得當時在晴空萬里,驕陽暖融融的天氣裏,信步走着。一拐彎,加拿大郵局的標誌撲入眼簾的同時,標誌下面的壁畫瞬間抓住了我的視線,抓住了我的思緒,抓住了我的心。

畫面正中間的上方,是我們熟悉的加拿大郵局的標誌,下面有一個巨大的人物畫像,估計是加拿大郵局的創始人之類的。畫面的右邊是身穿戎裝的戰士們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戰鬥,軍郵車、軍郵員在戰火中工作的場面。畫面的左下角,是穿着古典傳統服飾的兩位女子在寧靜祥和的環境裏讀信。她們的下方,畫着古老的郵票和一位騎着自行車的郵遞員。



幾行詩句不受控制地在腦海裏翻滾,在胸臆間激盪,彷彿就要脫口而出。事實上,我真的忍不住吟出了:“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明明是描繪西方戰士和家屬的畫面,我卻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中華民族古老且經典的詩句。我頓悟到,藝術果然是無國界的。截然不同的人物場景,一樣能激發人們發自內心的情緒和感觸。只要作品質量優秀,不論是音樂、美術,還是文學佳作,都會引發共鳴。

當我們在寂靜無人的小道旁拍照時,發生了一個讓我們驚詫不已,又倍感溫馨的小插曲。

在郵局的另一側牆上,有一幅也是反應戰爭題材的大型壁畫。我們貪戀壁畫前的小徑清幽,花草樹木色彩分明,關鍵是無人打擾的靜謐安詳。每個人輪換着在畫前的小徑走來走去,拍下各自的風姿和精彩。正當身穿粉色外套的格格向着大家的鏡頭婷婷嫋嫋走來的時候,一個大約不足兩歲的小男孩搖搖擺擺地闖進了我們的鏡頭。

小男孩執着地向格格伸出他肉乎乎的小手,嘴裏含糊不清地嘀咕着只有他自己明白的語句,用力拉着素昧平生的格格,腳步蹣跚地向前走去。

我們和小男孩漂亮的金髮媽媽一起,好奇地跟在着一大一小的身後,想看看小男孩到底要把格格拉到哪裏去?

走到短短的小徑盡頭,拐過屋角,小男孩興奮地指着牆壁,奶聲奶氣地示意我們看過去。

“哦,這是他最喜歡的一幅畫。他喜歡裏面的消防車,每次經過都要看的。”小男孩的媽媽釋然地笑着向我們解釋,然後微笑着領着小男孩離開了。

我們看向牆壁,霍然發現是一幅紀念消防站服務小鎮一百週年的大幅壁畫。因爲樹蔭遮蔽的關係,我們並沒有拍下整幅畫的完全狀態。回家後在網上查詢,才知道此畫是今年六月才完成的新作。如果不是這個小男孩執意引領,我們很有可能會錯過這幅新鮮出爐的大作呢。




這個小插曲,引發了我們的一場小小的討論。

我們想知道,這個稚齡的幼童執意把他自己喜歡的畫作分享給我們,是他真的懂得看畫嗎?他的友好態度和溫暖舉動表達出的純真和善意,真正體現了人與人之間可以如此溫馨相處。很美,很美好!

壁畫鎮之行,因爲邂逅了暖暖的小男孩而增添了一份不一樣的感動。

其實,我個人還很喜歡小鎮街頭的雕塑。尤其是在巨幅印第安原住民畫像前,那一泓清淺池水,稀疏蒿草旁,非常應景的銅雕。兩個男子坐在石頭中,其中一位托腮靜觀,另一位則舉着古老的馬燈,微微前傾着身子,煞有介事,栩栩如生。



電話公司的壁畫前,依牆放置的自行車,成了拍照的道具。大家輪番出鏡,拍出了滿滿的少女感,意外的驚喜哦。

頂着秋日暖陽,吹着微微的清風,碧空如洗之下,我們徜徉在色彩繽紛的壁畫鎮小街小巷中,收穫頗豐,不枉此行。



文字家園投稿專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