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與慢/蔣勳《品味四講》讀書感悟

行與慢

有些人個性非常穩定,坐一回他開的車你就有所明白。他遠遠看到可能綠燈要變黃燈,黃燈要變紅燈的時候,腳已經穩穩的準備踩下剎車,你會覺得這樣的朋友給你信任感,也相信他在職場上處理事情的時候也是穩定的。

城市越來越人性化地設計人行道,講究美景的舒適,也許就是在提醒我們,放慢速度,慢慢走路,記得欣賞沿途的風景,不要因爲快而錯過生命中許多豐富的食物。

我們遊山玩水時,忽然發現某一個山頭出現了一個亭子。那不僅僅是一處美景,至少那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你應該要停下來了,我們不要忘記,亭子就是讓你停下來的地方,叫你不要匆匆趕路。尤其是用生命趕路的人更是不值得的,生命應該停下來做很多觀賞,體會很多感受,留出一些跟自己對話的空間。所以我覺得東方的亭子建築其實蘊含着非常深刻的哲學意義。

希利托有一本書叫《長跑者的寂寞》,作者是一位世界有名的長跑健將,他在書中將自己長跑的感受分享出來,他認爲,長跑和短跑絕對不一樣,短跑需要爆發力和衝刺力,但是長跑就需要儲蓄你生命的力量才能跑的長久,撐到終點。

我想人生就像馬拉松散跑,如果衝的很快,可能跑不到終點。我們也看到過身邊有許多朋友、社會知名人士跑不到生命的終點,在他生命很快結束的時候,我們會有很多遺憾對他的哀悼和惋惜,如果他們放慢的步調,其實可以創造更多生命不同的意義和豐富的價值。

現在許多城市都會設計出像公園一樣的人行步道來來提醒我們,鼓勵我們,或者建議我們,你可以有車子,而你可以不開車子,我想這裏就回到我們提到的美學基本原則:你有,而你可以不用,纔是美。

像食物也好,衣服也好,房子也好,車子也好,我們看到的衣食住行這四樣當中任何一樣變成了你的負擔,其實都違反了美的原則,我們不要成爲物質的奴隸。

我有很多機會去喫駝峯熊掌,這種奇怪的食物,可是我也可以去選擇土地裏剛剛冒出來的嫩芽,或者春天剛剛發出來的春筍,那些不是昂貴的食物,但是讓我品嚐到生命裏清淡的滋味,這纔是美。

把自己的心靈放慢,我們能不能做點逆向的思考?

我們的確需要這麼快的速度嗎?

我們要到哪裏去?

這種哲學性的行爲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難道我們應該一直滿足或者繼續加快所有人速度的快感嗎?

美應該有很多種選擇,可是到最後,美是一個我們自己非常清楚確定的選擇,不會是多到無從選擇的狀態。

人生應該可以隨時停下來,緩慢行走的一條路,而不是一條快速的高速公路。

讓自己的腳步放慢,即使身不由己擁擠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如果你的心靈是沉穩的,你也會領略到不一樣的風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