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班級叫“小豆苗”

        這幾天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小豆苗”。這個“小豆苗”不是真正的地裏生長的豆苗,而是一個疫苗接種服務平臺。

        疫苗接種證正式納入了兒童入學的條件當中,可見國家對孩子疫苗接種的重視,對國民素質實施從娃娃抓起的原則。因此各個學校便把疫苗接種證明當成了入學的硬性條件,這也引起了家長的足夠重視,提前就把各種預防針給接種完成了,接種完成後有的到醫院開具證明,有的家長直接登錄“小豆苗”平臺,下載打印也可以。

        如此對孩子有益,簡單又免費的事情,而且學校又作爲了硬性條件,依然還會有家長在此環節卡殼,看着這般不上心的家長,真的是無語到極致。

        面對學校毫不鬆懈的招生條件,他們只能去醫院完成接種開具證明,間隔時間不夠的,只能預約,並開出證明。只要有預約證明的,學校也是積極地錄取,這也是強行要求家長必須對孩子關心的一種形式吧。

      聽着家長在細數自己的材料:房產證、契稅票、戶口本、身份證、接種證、小豆苗、水電費條,聽到“小豆苗”幾個字,我的眼前不免出現了嫩綠中略帶鵝黃的豆苗,那樣的柔嫩,那樣的嬌小,它不正像我們初入學的孩子嗎?

      孩子們站在桌子旁,瞪着一雙天真無邪的大眼睛,充滿了渴望的眼神,他們急切地嚮往新的學校,嚮往新的生活,因爲疫情的影響,阻斷了孩子通往學校的道路,原本早該入學的孩子,現還只能穩居家中,終於接到了報名的通知,興奮地不僅僅是孩子,更是家長。

        新入學的孩子,像豆苗一樣可愛的孩子,需要我們的關愛,需要我們的關心,當然更需要我們科學的教育,關愛不等同於溺愛,關心不等同於監視。從課堂入手,從個性出發,認真呵護每一個幼苗,他們終會長成健壯的豆秧,甚至參天大樹。

          我的班級叫“小豆苗”班,我將要見證並陪伴這羣像“小豆苗”一樣的孩子的成長!

        期待早日開學,見到我的“小豆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