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直很努力卻總是看不到希望?也許是掉入了“成長陷阱”

你是不是一直很努力、卻總是看不到希望?

某年某月某天,你突然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於是,你早起、跑步、讀書,買了很多網課、報了很多訓練營。剛開始時,你雞血滿滿,但很快你就發現,你既沒變現,也沒逆襲。你看不到努力的意義,懷疑到底要不要堅持下去……

如果你也中招了,那麼你並不孤單,這其實是一個普遍現象。

01成長陷阱:忽視向外成長

很多人都身陷這樣的“成長陷阱”而不自知。這個“成長陷阱”,就是一直以來你都是在享受自己努力奮鬥的狀態,卻少有對外產出作品的意識。

一直以來,你都是圍繞“自身”而進行各種成長活動,比如:早起、跑步、讀書、聽課……這些都是向內成長,注重於對內輸入和習慣培養。

你忽視了向外成長,即圍繞“外界”展開成長活動,如:寫作、錄視頻、線下分享等。你沒有注意到要對外輸出和打造技能。

習慣培養確實能讓你爲更好地自己,但如果你能更多投入向外成長,去培養技能、產出作品,就能參與到社會價值體系的循環中。由此,你會得到各種正反饋,感覺到被認可、被鼓勵、被需要,甚至會變現、會有好的工作或合作機會主動來找你。

只有在向外成長中,你纔會感受到努力的希望,並願意樂此不疲地進行下去。

周嶺老師就是向外成長的典範。36歲那年,由於他朋友的生活突發變故,喚醒了他的成長意識。於是,他告別了之前下班沒事就看八卦、玩遊戲、聚會喝酒的狀態,開始廣泛涉獵各種學科的知識,去探索正確的成長路徑。最終,他通過向外成長,持續寫作,成爲暢銷書作家,著有《認知覺醒》。後又出版該書的姊妹篇《認知驅動》。

由此可見,周嶺老師就是在對外輸出他的寫作價值時,被人認可、被需要,從而改寫了他的人生。人生不再沒有希望,而是感覺前途一片光明。

02如何擁有創造作品的力量

說到對外輸出、產出作品,很多人都覺得太難了、現在積累還不夠。其實,所有的困難只存在於你的想象中。

對於普通人來講,想擁有產出作品、進行創造的力量,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要有輸出意識

之前,你可能身處成長陷阱而不自知。那麼,從此刻開始,你就要擁有輸出意識,開啓成長的正確姿勢。

不要一味沉迷入輸入,而要沉迷於輸出。不管你是讀書、聽課、看電影、追劇、和朋友聚會、參加線下活動,都要產出點什麼。當你開始產出,慢慢從量變到質變,就會擁有你自己的作品。

最簡單的,你可以從寫一條朋友圈可以。

因爲,只有輸出,你纔有可能被別人看見,纔可能獲得反饋。

二、要有價值意識

有了輸出的開始,就要致力於提升作品的質量。有影響力的作品,其價值一定是對的。

現在是個內容氾濫的時代,想讓你的作品受歡迎,就一定就要對別人有用。

比如周嶺老師,就是從寫乾貨文章開始。他的文章有知識、有深度,給人醍醐灌頂、受益匪淺之感,非常有價值。因此,在微信公衆號平均打開率的爲2%~5%的今天,他的文章打開率始終保持在20%~30%。甚至,文章還被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等多家媒體爭相轉載。

也正是因爲他堅持寫有價值的文章,纔有了的圖書《認知覺醒》和《認知驅動》。這就是堅持價值輸出的力量。

三、要有反饋意識

在你輸出的過程中,就會慢慢收到各種反饋。這個過程中,有人認可和鼓勵。也有人會批評和指責。這時,你要保持開放的心態,珍惜每一個反饋。藉着別人的反饋,來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迭代,慢慢把作品打磨得更加完美。

當然,最有效的反饋,是能有一個老師在你身邊,幫你指導,給你鼓勵,這樣你會進步得更快。而不是你自己一直在那悶頭默默努力。

注意,這需要你有一個良好的心態,要接受自己一開始的笨拙和挫敗,甚至反覆的失敗。千萬不要在負面反饋中灰心喪氣、甚至自我放棄。

珍惜每一個反饋,它都會幫你成爲更好的自己。

輸出意識、價值意識和反饋意識,就是周嶺老師在《認知驅動》中送給你的三方創作神器。

03找到你的創造目標,開啓向外成長之路

此時,如果你心有所動,對向外成長躍躍欲試,就先找到你的創造目標吧!

對於普通人來講,通常不太可能一開始就達到周嶺老師的高度,寫出暢銷書。那麼,你可以把目標定得更接地氣、更易執行。

通常來講,有三大創造形式:

一、寫作

寫作相對來講最容易入手。你可以從每天寫500字開始,慢慢過度到寫1000字、2000字。

寫作的時候,不要不好意思對外發布。你不僅要發佈,還要堅持在多平臺發佈,去獲得反饋。

讀者的每一次留言、點贊,都要認真對待。尤其是留言,一定要認真閱讀,汲取各種批評和建議,用以迭代你的作品。

二、短視頻

錄短視頻也沒有大家想得那麼難。我從去年9月開始日更視頻號,馬上日更一年了。

個人感覺,每天更新1分鐘短視頻,比每天堅持寫500字更容易。熟練之後,錄一個講書視頻,你分分鐘就能搞定。

如果錄視頻,也可以多平臺發佈,從而在反饋中,找到最適合你的平臺。

三、線下分享

對於普通人來講,線下分享非常好的對外輸出形式。

如果你在公司分享,會爲你的職場表現加分,幫你悄悄贏得升職加薪的機會。

如果你在公司外的線下活動分享,能幫你鏈接同頻夥伴。這也許會幫你得到意外的合作機會、甚至新的工作機會。

針對以上三種創作形式,好多人都有一個問題,即:如果想持續對外輸出,很快就感受被掏空,肚子裏沒有存貨了。

想解決這個問題,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先讀書輸入,再對外輸入。你可以寫書評、錄講書視頻、線下分享講書。好書那麼多,你永遠不用擔心輸出會斷流。

很多人問我,從曾經的普通員工到現在的自由職業,生涯發展的轉折點是什麼?其實,第一個轉折點就是寫書評。

通過寫書評,打破了我一直以來獨自讀書的向內成長狀態。因爲我當年寫書評對外輸出,纔有幸被領導看到這份技能,才從英語編輯轉崗做運營。因此,我對周嶺老師的《認知驅動》一書非常有共鳴。

由此可知,常見的“成長陷阱”就是過於向內成長、忽視向外成長,我也曾經深陷其中而不自知。幸好當時偶遇貴人,纔打破了一直以來的向內成長,開啓向外成長。

總之,真正有效的成長,應該是內外兼修。從“習慣養成”到“技能培養”,從“對內輸入”到“對外輸出”,從成爲“更好的人”到成爲“更有價值的人”,這會讓我們走出低效努力和焦慮迷茫的怪圈。

希望從當下開始,你能樹立創造意識、作品意識、價值意識、輸出意識、反饋意識。學會用認知來驅動自己,從而更好地到達成長的彼岸——做成一件對他人很有用的事,成爲一個有價值的人,因爲,這纔是生活的終極意義所在。

人是社會動物,其幸福感主要是來自於他人的肯定與正反饋。所以,我們需要努力成爲一個對他人有價值的有用的人。當我們越有價值,需要我們的人就越多,幸福感就越強。那時,你再也不會覺得努力卻看不到希望啦!

願你用認知來認清現實,鎖定你的創造目標,從而開啓你的人生幸福之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