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語文課後題答案

                第一單元    學校生活

1 大青樹下的小學

1. 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在文中畫出有新鮮感的句子和同學交流。

(1) 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

(2) 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遊戲,找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狸也趕來看熱鬧。

(3) 

2. 這所學校有哪些特別的地方?

答:(1)這裏的學生來自不同的民族,穿着鮮豔的民族服裝來上學。

(2)這裏的景物很美,有大青樹、古老的銅鐘和美麗的鳳尾竹。

(4) 這裏有很多動物,小學生上課很安靜,動物們在聽課,下課玩耍的時候,動物們在看熱鬧。

(5) 

3. 你的學校是什麼樣的?同學們在學校裏做些什麼?選擇一個場景說一說。

教室裏  操場上  花壇邊    圖書館裏  教學樓前  大樹下

(1) 我們的學校很美麗,教室寬敞明亮,同學們在教室裏認真聽講,仔細記筆記,下課後,在教室裏休息聊天,十分快樂。

(2) 現在是課外活動時間,操場上熱鬧極了。有的同學在跳繩,有的在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還有的在打籃球。最有人氣的還是乒乓球檯了,打比賽的,看比賽的,把乒乓球檯圍了個嚴嚴實實的,恐怕連蚊子都難以轉進去呢!

2 花的學校

1. 朗讀課文,想象花“在綠草上跳舞、狂歡”的情景。

  一朵朵嬌嫩的花從草叢裏,從小河邊,從大樹旁,使勁往外鑽,很快地聚集在草地上手舞足蹈,就像一個個小精靈,他們充滿了喜悅和無拘無束的自由。

2. 讀課文的時候,你注意到下面加點的部分了嗎?

(1) 溼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加點的部分把東風當做人來寫,惟妙惟肖地寫出了東風吹過原野的動態。營造出輕鬆愉悅的氛圍。

(2) 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着,綠葉在狂風裏簌簌地響,雷雲拍着大手。

加點的部分把樹枝和雷雲當做人來寫,寫出了大自然狂歡時的情景,讓我們體會到花孩子渴望出來玩耍的心情。

3.“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你喜歡這樣的表達嗎?請你照樣子寫一寫,如“清風一吹,他們……”“蝴蝶一來,他們……”。

    清風一吹,他們會伸伸懶腰;蝴蝶一來,他們會跟蝴蝶一起翩翩起舞;蜜蜂一來,花孩子們會奉上香甜的花粉。

3 不懂就要問

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和同學交流你對這件事的看法。

課文講述了少年孫中山在私塾學習時,因爲不明白書裏說的是什麼意思,壯着膽子向先生提問,嚇呆了其他同學,老師檢查完孫中山的背誦後向同學們講解這段話的意思的事。我覺得孫中山這樣做非常勇敢,他勤學好問,爲了弄清楚問題,就算捱打也不害怕,我要學習他這種勤學好問的精神。

 

語文園地一

1.以下成語有什麼特點?背會成語並會默寫。

下面的成語都含有人體器官,和人有關。

搖頭晃腦    披頭散髮    張牙舞爪    提心吊膽

面紅耳赤    手忙腳亂    眼疾手快    口乾舌燥

(補充)    垂頭喪氣    指手畫腳    牽腸掛肚  手舞足蹈

2.讀一讀,記一記下面興趣小組的名稱,再試着寫兩個。

籃球俠 巧手剪紙組 鯤鵬航模隊 探索者小隊  黑白棋社

(補充)燭光詩社  飛燕舞蹈隊

3.背會並會默寫《所見》。

所見

【清】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第二單元 課後題      金秋時節

4.古詩三首

1.這三首詩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你是從哪些地方發現的?

答:課文這三首詩寫的都是秋季的景色。《山行》一詩,從“寒山、霜葉”這些詞語可以看出季節特點。《贈劉景文》一詩,從“荷盡、菊殘、傲霜枝、橙黃橘綠”這些詞語可以看出季節特點。《夜書所見》一詩,從“寒聲、秋風”這些詞語可以看出季節特點。

2.結合註釋,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詩句的意思。

①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意思:停下車來,是因爲喜愛這深秋楓林晚景,經霜的楓葉比二月花還豔麗。

②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意思:朋友,一年中最好的景緻你要記住哦!那就是橙黃橘綠的秋天。

5.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下面加點的詞語你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

答:我理解詞語用了三種方法,1.找近義詞2.結合生活實際3.聯繫上下文。

明朗:本義指明亮晴朗。文中指天空湛藍清亮,光線充足。

凌亂:本義指不規則。文中指落葉在水泥道上排列得並不整齊,沒有秩序。

閱讀鏈接 思考:

①“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到的景物有哪些?

答:“我”看到了手工作坊、布店、醬園、雜貨店、爆仗店、燒餅店、賣石灰麻刀的鋪子、染坊、銀匠店的小羅漢、竹器廠的筢子、車匠店用的器物。

②回顧《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描寫落葉的片段,說說這些片段與《自報家門》的片段在寫法上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答:相同之處:都是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物。不同之處:課文是圍繞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進行細緻的描寫,《自報家門》是以簡潔樸實的語言羅列放學途中看到的各種作坊、店鋪、及師傅工作的場景,用較少的語言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景物。

6. 秋天的雨

2. ① 課文分別從秋天繽紛的色彩、豐收的景象和各種動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三方面寫了秋天的雨。

②想象一下,秋天的雨還會把顏色分給誰呢?照樣子寫一寫。

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答:①它把紅色給了柿子,紅紅的柿子像一個個小燈籠,照啊照啊,照出秋天的喜悅。

②它把紫色給了葡萄,紫色的葡萄像一串串風鈴,搖啊搖啊,搖出秋天的優美旋律。

7. 聽聽,秋的聲音

1. 你聽到了秋天的哪些聲音?

答:聽到的聲音有樹葉的唰唰聲、蟋蟀的㘗㘗聲、大雁的叮嚀和秋風的歌吟。

語文園地二

交流平臺

理解難懂詞語的方法有:

1. 查字典查詞典    2.聯繫上下文    3.聯繫生活實際  4.看註釋   

5. 向他人求請教    6.想象畫面      7.看插圖        8.猜一猜

9.拆詞            10.找近義詞

詞句段運用

一、你會用哪些詞語來形容不同的季節?寫下來和同學交流。

春:暖和、春光明媚、鶯歌燕舞、桃紅柳綠、溫暖

夏:炎熱、驕陽似火、烈日炎炎

秋:涼爽、碩果累累、秋雨綿綿、金風送爽、紅葉似火、瓜果飄香

冬:寒冷、冰天雪地、天寒地凍

二、說說你是用什麼方法理解下面加點的詞語意思的。

1.聽了老師的這番話,我憧憬着即將到來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動中有出色的表現。

答:(1)我通過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知道了憧憬的意思是對某事物充滿了嚮往。

(2)我通過找近義詞替換的方法知道了憧憬的意思是嚮往。

2.小明打碎了家裏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媽媽會責備他。

答:(1)根據“忐忑”的字形理解爲“內心上下不定”。

(2) 根據“不安”理解成“內心不安定”。

(3)聯繫生活實際理解是內心很不安定。

書寫提示

1. 書寫要領——橫平豎直。

2. 注意執筆姿勢,把字寫得規範、端正、整潔。

日積月累

(描寫天氣:)    秋高氣爽 天高雲淡 秋風習習

(描寫植物:)    一葉知秋 金桂飄香 層林盡染

(描寫豐收景象:)五穀豐登 果實累累 春華秋實

第三單元課後題      童話世界

8.賣火柴的小女孩

一、小女孩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燃後看到了什麼,表達了怎樣的願望?

答:小女孩擦燃了五次火柴。每次擦然後她分別看到了:溫暖的大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慈愛的奶奶、和奶奶一起飛走了。表達的願望分別是:她渴望得到溫暖、得到食物、感受節日的幸福、得到家人的疼愛、生活在光明和快樂中。

9.那一定會很好

一、默讀課文,想一想,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它經過了一段怎樣的歷程?試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答: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它經過的歷程是:種子、一棵大樹、手推車、椅子、木地板。

10.在牛肚子裏旅行

一、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青頭和紅頭對話時的心情,讀出相應的語氣。

答:紅頭說的話表現了它從緊張、害怕、絕望到感激的心情變化過程。青頭說的話表現了它從着急、驚訝到鎮定、沉着的心情變化過程。

二、從哪裏可以看出青頭和紅頭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默讀全文,至少找出三處來說明。

答:1.青頭和紅頭開心地一起玩捉迷藏。2.遇到危險後,紅頭信任青頭拼命向青頭求救,青頭擔心紅頭,鼓勵、安慰紅頭,不顧個人安危想盡辦法去救紅頭,幫助紅頭脫險。3.紅頭被救出後,高興地流下了眼淚,並對青頭表示感謝。

三、紅頭的旅行真是驚險。畫出它在牛肚子裏旅行的路線,再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牛嘴——牛肚子——第一個胃——第二個胃——牛嘴——噴出來

11*.一塊奶酪

一、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圍繞一塊奶酪講了一件什麼事, 再說說你喜不喜歡文中的螞蟻隊長,理由是什麼。

答:1.課文圍繞一塊奶酪講了:螞蟻隊長召集小螞蟻們搬運奶酪時,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最終螞蟻隊長戰勝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命令最小的螞蟻喫掉了奶酪渣。最後,大家幹活勁頭更足,奶酪一會兒就被搬進洞裏去了。 2.喜歡螞蟻隊長的理由:①從螞蟻隊長髮布指令的語句如“照樣要受到處罰”可以看出,螞蟻隊長紀律嚴明、一視同仁。②從螞蟻隊長想喫奶酪到下定決心、拒絕誘惑的心理變化過程,表現了它嚴於律己的精神。③從螞蟻隊長讓小螞蟻喫奶酪渣的詞句,看出它對弱小同伴的關心。 不喜歡螞蟻隊長的理由:①從它發佈指令的詞句,感覺到它過於威嚴,不夠親切。

語文園地三

交流平臺:

童話的特點:

1. 童話中的植物、動物像人一樣能說話、有思想、有情感;

2.童話的想象都很豐富;

3.童話故事常常能帶給我們啓示。

識字加油站:

伸一申(申請)(引申)(重申)    界一介(介紹)(中介)(媒介) 

棕一宗(祖宗)(宗旨)(正宗)    憶一乙(乙方)(甲乙)   

招一召(召開)(召集)(號召)    教一孝(孝順)(孝行)(孝敬)

申    介    紹    宗    乙    召    孝

詞句段運用:

1. 喫的動作:咬  叼  嚼  咽  啃  吞  含  (吐  喫)

叫喚的動作:叫  喊  嚷  吼  吵  啼  喚

表示聲音:啪  譁  吱  嗡  嘟  嗚  嘀

(表示語氣:呢  嗎  啊  呀)

2.修改符號:

改正符號            增補符號                  刪除符號


日積月累:

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一時強弱在於力,萬古勝負在於理。

第四單元課後題  預測

一、預測的方法有哪些?

答:我們可以藉助題目、插圖、文章內容裏的一些線索,結合生活經驗、閱讀經驗展開預測。

針對同一內容,預測的內容可能會不同。預測的內容可能與課文的實際內容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只要預測有依據,就是成立的。

二、閱讀時運用預測策略有什麼好處?

答:(1)幫助我們讀得更深入、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2)幫助我們讀得更全面,注意到更多的細節。(3)能激發我們閱讀的興趣(4)幫助我們有選擇、更高效地閱讀。

三、老屋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答:老屋給我留下了慈祥、善良、樂於助人的印象。

口語交際

名字裏的故事

1.向長輩瞭解自己名字的含義或來歷。

2.和同學交流自己、家人、名人名字的含義或來歷。

3.把了解到的信息講清楚。

4.聽別人講話時,要禮貌地迴應。

例:老舍原名舒慶春。其中,“慶”是輩分,春是父母選的,因爲他出生時離春節只有七天,父母圖吉利,給他取名“慶春”,有慶賀春天到來的意思。

語文園地四

交流平臺

1.邊讀邊預測後面的內容,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2.爲了預測得更準確,需要我們讀書更仔細,注意到更多的細節。

3.我在看整本書前,會先看標題,猜猜書的大致內容,再決定要不要看這本書。

識字加油站

車軸:查“車”部,是一種圓柱形的零件。

基:查“土”字底,是指建築物的根腳。

礎:查“石”部,是墊在房屋柱子底下的石頭。

閣樓:查“門”字框,指類似樓房的建築物。

佳節:查“亻”旁,有“好”的意思。

盲人:查“目”字底,指眼睛看不見。

唐朝:查“廣”字部,是朝代名。

詞句段運用

1.讀詞語,根據加點字的意思讀準字音。

假(jià)期  假(jiǎ)扮  假(jiǎ)裝  假(jià)日

幾(jī)乎  幾(jǐ)百  茶几(jī)  窗明幾(jī)淨

中(zhòng)毒  中(zhòng)獎  中(zhōng)間  猜中(zhòng)

處(chǔ)罰  處(chǔ)分  到處(chù)  處(chǔ)理

據義定音的方法:根據一個字在具體詞語或句子中表示意思來判斷這個字的讀音。

2.請找出下面成語的特點,並說出類似的成語。

  百發百中   四面八方   七上八下

  百戰百勝   四通八達   七嘴八舌

  百依百順   四平八穩   七手八腳

規律:第一個和第三個字都是數字,而且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是並列的。

含有數字的成語還有:十全十美  三心二意  一心一意  九牛一毛

          九死一生  五湖四海  七零八落  五花八門

3.讀句子,說說你的發現,注意引號的用法,並照樣子寫句子。

 螞蟻隊長說:“照樣要受處罰。”

提示語在引語前,提示語後應該用冒號,引語在前後引號之間

 “救命啊!救命啊!”紅頭拼命地叫起來。

提示語在引語後,引語在前後引號之間,提示語後用句號。

 “不要緊,”小公雞說道,“第一次能這樣就很不錯了。”

提示語在引語中間,前後引語各位於一組前後引號中間,提示語後用逗號。

例句:

(1)媽媽說:“這個商場裏好熱鬧,真是人山人海!”

(2)“這個商場裏好熱鬧,真是人山人海!”媽媽說道。

(3)“這個商場裏好熱鬧,”媽媽說,“真是人山人海!”

日積月累

 人心齊,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第五單元課後問題  留心觀察

15、搭船的鳥

1、讀課文,想想作者對哪些事物作了細緻觀察,說說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答:文中的“我”觀察很細緻。第一自然段坐在船艙裏,“我”聽到雨點打在船篷上的“沙啦沙啦”的響聲,看到船伕搖櫓的情景。第二自然段翠鳥出現後,“我”看到了她美麗的外貌:羽毛是翠綠的,翅膀帶着一些藍色,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接着,“我”又看到了翠鳥捕魚時“衝”“飛”“銜”“站”“吞”等一系列敏捷的動作。

2、讀下面這段話,注意加點的詞語,想象翠鳥捕魚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衝進水裏,不見了。可是,沒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着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

答:這段話主要描寫了翠鳥捕魚的過程,其中,“衝、飛、銜、站、吞”這些動詞準確形象地寫出了翠鳥捕魚時的靈活與敏捷,同時也說明我觀察翠鳥動作時很細緻

16、金色的草地

1、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場景。

答:課文描寫了以下幾個場景:蒲公英盛開時草地變成金色的場景,接着描述了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對方臉上吹蒲公英絨毛快樂的場景。

2、仔細讀讀第3自然段,把下面的內容補充完整,體會作者觀察

的細緻。

早上,草地是綠色的,因爲蒲公英花朵合攏了

中午,草地變成金色了,因爲蒲公英花朵張開了;

傍晚,草地又變綠了,因爲蒲公英花朵又合攏了。

3、只要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現事物是變化着的。如,向日葵隨着太陽轉動,含羞草被觸碰後會“害羞”地低下頭····你留意過哪些事物的變化?和同學交流。

春天的時候,我和奶奶去了一家花店,買了一盆含羞草。它只有三四片葉子,裝在巴掌大的盆裏。因爲我對含羞草充滿了好奇,所以我每天觀察它。含羞草的葉子一串一串的,像個小蒲扇。如果你用手去碰它幾下,它會很快地將小葉關閉起來。隨後,大葉葉柄也會軟垂地收攏起來。這時候,它的樣子就像在課堂上答錯了問題,含羞地把雙手握在一起,不好意思低下頭的小女孩。含羞草的作息時間也非常有規律,它的葉子會在清晨開放,在傍晚合攏,日復一日,從不偷懶。

語文園地五

1 觀察的好處

(1) 留心周圍的事物,我們就會有新的發現;

(2) 細緻的觀察可以讓我們對事物有更多更深的瞭解。

2 觀察的感受

(1) 觀察時要細緻一些;

(2) 觀察時不僅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還可以用手摸,用鼻子聞,有時還可以嘗一嘗;

(3) 觀察時要注意事物的變化。

第六單元課後題    祖國河山

17.古詩三首

1.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詩句的意思。

(1)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兩岸高聳的青山隔着長江相峙而立,一葉孤舟從日邊而來。

(2)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風平浪靜,猶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銅鏡。

                          18.富饒的西沙羣島

1.說說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羣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

答:從西沙羣島的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可以看出西沙羣島風景優美;從西沙羣島有着各種各樣的珊瑚;有數量衆多、懶洋洋的海蔘;有全身披甲威武的大龍蝦;有着數量多、種類多、十分美麗的魚;以及那裏的樹多、鳥蛋多、鳥糞多;可以看出西沙羣島的物產豐富。

2.從下面的圖中選擇一幅,寫幾句話。

色彩斑斕的魚兒成羣結隊地游來游去,像參加盛大的節日遊行。

海葵互相手拉手,跳着歡快的搖擺舞,還有小魚給他們伴舞呢!

海龜骨碌碌的轉着眼珠子看着周圍的一切,還不時翻幾個高難度的跟頭好叫人不要小看了它。

遼闊無垠的海面上,只只海鷗自由地翻飛盤旋着。它們一會兒展翅飛向高空,一會兒又飛回海面捕食,快樂的嬉戲。

19 海濱小城

1.課文寫了海濱小城的哪些景象,這些景象是什麼樣的。

答:課文主要寫了海上、沙灘、庭院、公園、街道五個場景。

第1、2自然段中的海與天、船艦、海鷗、雲朵以及早上鍍上了金黃色的事物,勾畫出美麗的海上的場景;第3自然段中各色的貝殼、喧鬧的船隊寫出了沙灘的場景;第4自然段從樹的種類多、桉樹葉香味濃、鳳凰樹花開得熱鬧三個方面寫了庭院的場景;第5自然段從公園的榕樹多、樣子好看,被吸引來公園休息的人多幾個方面寫出了公園的場景;第六自然段詳寫了小城的街道,小城的街道有的是瀝青鋪成的大路有的是細沙鋪成的,街道十分整潔。

2.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你能從課文中找出來嗎?

答:課文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小城裏的每一個庭院都載了很多樹”,第五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小城的公園更美”,第六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小城的街道也美”。這幾句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它們所在的自然段的內容。

                    20美麗的小興安嶺

一、讀下面的句子,體會加點的詞語好在哪裏?

  1、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

  答:“抽出”一詞將春天枝條快速而有力地生長的樣子描繪得形象直觀。

  2、早晨,霧從山谷裏升起來,整個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濃霧裏。

答:“浸”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被濃霧籠罩的整片森林,宛如仙境一般美。

二、如果到小興安嶺旅遊,你會選擇哪個季節去?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的理由。

答:如果到小興安嶺旅遊,我會選擇夏天去那裏。夏天,小興安嶺的樹木是那樣茂盛,遮住了太陽,樹林裏很涼爽。早晨霧從山谷裏升起來,整個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濃霧裏,我很喜歡那種朦朧的感覺。我還要去看野花,和美麗的野花一起拍照,一起聊聊這小興安嶺的美景。

                   

語文園地六

“識字加油站”

讀一讀,認一認,想想每行加點的字有什麼特點?

蝌蚪  飛蛾  螃蟹 

鯉魚  鯽魚  鯊魚

發現:加點的字和“蟲”“魚”有關,都是形聲字,這些字體現了聲旁表音,形旁表義的規律。

“詞句段運用”

1、看到下面的詞語,你的眼前會浮現怎樣的畫面?選擇一兩個詞語寫句子。

懶洋洋  慢騰騰    顫巍巍  興沖沖(與動作有關)

靜悄悄  空蕩蕩  亂糟糟  鬧哄哄(和環境有關)

上課了,教室裏靜悄悄的,同學們都在認真地寫作業。

下課鈴一響,同學們就興沖沖地跑到操場上玩了起來。

人們上了火車以後,鬧哄哄的站臺一下子變得空蕩蕩的。

2、用下面的句子開頭試着說一段話。

車站的人可真多。座位早已坐滿了,過道上站滿了男女老少,人們談笑風生,說個不停,整個車站彷彿成了一個熱鬧的集市。

我喜歡夏天的夜晚。月亮姐姐早早的出來值班了,我喜歡坐在小區的搖椅上,看着可愛的小星星,他們閃爍着、跳躍着,我也想和它們一起玩耍。

日積月累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第七單元  課後題答案      我與自然

21大自然的聲音

1、 填一填再說一說,課文寫了大自然的哪些聲音。

答:課文寫了風的聲音,水的聲音和動物的聲音。

二、讀讀下面描寫聲音的詞語再說說你在哪裏聽到過這樣的聲音

輕輕柔柔的喃喃細語(在春天的垂柳下可以聽見)

雄偉的樂曲(在升國旗時可以聽見)

充滿力量的聲音 (在長江邊上可以聽見) 

熱鬧的音樂會(在羣鳥聚集的樹林中可以聽見)   

輕快的山中小曲 (在山中可以聽見) 

波瀾壯闊的海洋大合唱(在大海邊可以聽見!)

22讀不完的大書

一、課文描寫了大自然的哪些好玩的東西,讀下面的句子,再找出類似的語詞語句,讀一讀,體會生動的語言。

答:文描寫了大自然中“好玩的東西”有:小麻雀、老鷹、螞蟻、花草,以及房前屋後的果樹、兩叢竹子,一株棕櫚、游魚。

小麻雀嘰嘰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悅。

(“嘰嘰喳喳”“蹦蹦跳跳”這兩個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麻雀在自然界中無憂無慮的生活狀態)

老鷹在高空盤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撲而下給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覺。

(寫老鷹“盤旋”“滑翔”“猛撲”,極其精確地抓住了老鷹的動作特點,讓人感覺到老鷹的雄健勇猛 )

微風吹來沙沙的竹葉聲,如同溫柔的細雨。

(把風吹竹葉的聲音比作“溫柔細雨”,讓人有如身臨其境,感受到風吹竹葉的輕柔)。

在秋高氣爽的日子裏,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魚在倒映間玩,遊玩又是另一種境界。

(將棕櫚樹的倒影與小魚的遊動相融合,一靜一動,動靜結合,畫面唯美,富有情趣,讓人感受到棕櫚的另一種美。

二、在大自然這本讀不完的大書中,你都讀到了什麼?仿照課文寫一寫和同學交流。

蛐蛐趴在草叢裏唱歌,唧哩哩唧哩哩的,那歌聲真動聽。

一隻只螢火蟲從草叢中飛出來,像一閃一閃的小星星,十分有趣;

胖乎乎,圓滾滾的大熊貓憨態可掬的樣子真叫人喜歡

大燕南飛一會兒排成一字,一會兒排成人字,紀律嚴明。

樹葉在風的吹動下發出不同的聲音,不一樣的樹葉,不一樣的季節,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

銀杏葉好像一把金黃色的小扇子,在枝頭搖動,爲人們帶去清涼,又像一羣翻飛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給人們視覺的享受 。

牽牛花吹起了小喇叭;月季花綻開了笑臉;菊花在寒風中傲霜鬥雪……

皎潔的月光灑向大地,彷彿給大地披上了輕紗;滿天的星星猶如棋盤,一閃一閃,彷彿在眨眼睛……

23父親、樹林和鳥

1.默讀課文,想一想:爲什麼說“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

答:因爲父親善於觀察,非常熟悉樹林環境、瞭解鳥的習性,知道樹林中有沒有鳥,能聞出鳥的氣味,還知道黎明時飛離樹枝的鳥最容易被打中,具備了當一個優秀獵人的條件。如果父親是獵人,那麼鳥會被輕而易舉地獵殺,但父親十分喜愛鳥,不會傷害鳥,所以“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

2.你同意下面這些對父親地判斷嗎?說說你的理由。

(1)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鳥。

理由:對。從第一段知道: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歌唱的鳥。

(2)父親對鳥的習性十分了解。

理由:對。父親一聞味道、一看到樹葉在動便知道有不少鳥,知道什麼時候鳥要準備唱歌了,知道鳥飛離樹枝的一瞬間最快活,能看出他對鳥的習性非常瞭解。

(3)父親很善於觀察。

理由:對。在幽深的霧濛濛的樹林裏,“我”聞不到鳥味、看不到樹葉在動,父親卻能捕捉到各種信息,能看出他很善於觀察。

(4)父親熱愛自然。

理由:對。父親喜愛樹林和鳥,瞭解鳥的習性,表現了他對自然的熱愛。

(5)父親曾經是個獵人。

理由:對。通過表現父親對鳥的習性十分熟悉的語句,推測父親雖然現在不是獵人,但可能曾經是個獵人。

理由:錯。通過“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歌唱的鳥”,推測父親可能沒有做過獵人,因爲他不會去捕捉自己最喜歡的鳥。

3.讀句子,說說加點的部分給你什麼感受,然後選擇一句抄下來。

父親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霧濛濛的樹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

感受:一片樹林籠罩在霧氣中,樹林裏朦朦朧朧的,看不清楚,在如此難以辨認的環境下,父親依然能夠發現鳥的蹤跡,突顯出他對鳥的熟悉。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靜氣的像樹一般兀立的父親。

感受:說明了父親觀察細緻而專注,對大自然的生命充滿敬畏,顯出此時的父親彷彿與樹林融爲一體。

我只聞到濃濃的苦苦的草木氣息,沒有聞到什麼鳥的氣味。

感受:是“我”聞到的草木氣息,父親能從這樣的氣息中分辨出鳥味,突顯了他觀察細緻、對大自然有着真切的瞭解,是一個真正的愛鳥之人。

                      語文園地七

交流平臺

摘抄的方法:1.歸類摘抄。 2.摘抄時些感受。 3.摘抄時在右下方註明出處。

摘抄的好處:1.摘抄有助於記憶課文內容。

          2.摘抄有利於理解課文。

          3.摘抄可以豐富知識。

          4.摘抄的詞語和句子可以用在習作中。

詞句段運用

(1)讀一讀,照樣子寫句子。

小傢伙摔得還挺重。

王老師急得直跺腳。

他跑得像兔子一樣快。

媽媽累得直流汗。

這水果甜得像蜜一樣。

花兒紅得好像燃燒的火焰。

豹子快得像一道閃電。

(2)讀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的詞語,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嘩啦啦地洶湧澎湃。

  遙遠的夜空有一個彎彎的月亮,彎彎的月亮下面是那彎彎的小橋,彎彎的              小橋下面是那彎彎的小河,彎彎的小河旁邊是我可愛的家鄉。

發現:“用前面結尾的詞語或句子做下文的開頭”的特點。

日積月累

                                採蓮曲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第八單元    課後題答案    美好品質

                      24  司馬光

    羣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一、藉助註釋,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有一次,司馬光和一羣孩子在庭院嬉戲。一個小孩爬上甕,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嚇跑了,只有司馬光拿石頭砸甕。甕破了,水一下子噴湧出來,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二、這篇課文的語言和其他課文有什麼不同?和同學交流。

1、文言文語言精煉、簡短,現代文則相反,文章篇幅較長。

2、文言文概括力強,短短几個字就能表達作者的感受。

3、文言文一些詞句的順序與現代文不同。

25 掌聲

一、默讀課文,想一想:英子前後有怎樣的變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1.前後變化: 掌聲前:憂鬱、自卑    掌聲後:開朗、自信、以微笑面對生活。

2.產生變化的原因: 因爲同學們的掌聲,給了她支持和鼓勵,使她變得自信、快樂。

二、讀下面的句子,你體會到英子怎樣的心情?你還從課文的哪些地方體會到了英子心情的變化?畫出來和同學交流。

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猶豫”點出了英子內心的鬥爭,“慢吞吞”體現了英子不情願但又沒有辦法的心理狀態,“眼圈紅紅的”盡顯英子內心的焦灼、無奈,“他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突顯了作出決定的艱難。 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英子當時是緊張的、自卑和痛苦的。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裏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

  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英子此刻的心情,一定是非常感激同學們的鼓勵和肯定,她當時是自信和感動的。

我還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英子心情的變化:

(1)掌聲漸漸平息,英子也鎮定了情緒,開始講述自己的一個小故事。

  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英子當時是鎮定、從容的。

(2)她和同學們一起遊戲說笑,甚至在一次聯歡會上,還讓同學們教她跳舞。

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英子內心的喜悅,她當時是樂觀、開朗、積極面對生活的。

三、我知道課文的題目爲什麼叫“掌聲”了?

因爲掌聲是引起英子的一系列變化的關鍵。最初,英子生怕別人因看見她走路的姿勢而嘲笑她,當她勇敢地站到講臺上時,得到的是掌聲;後來,英子講的故事又一次贏得了同學們的掌聲。這讓她變得活潑、開朗、充滿自信。“掌聲”體現了課文要揭示的主題思想: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

26 灰雀

1、 默讀課文,想一想,列寧和小男孩在對話的時候,他們各自心裏想的是什麼?



二、從哪裏能看出列寧和小男孩喜愛灰雀?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然後和同學交流。

列寧:

(1)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隻歡快的灰雀,還經常給他們帶來麪包渣和穀粒。

(2)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

(3)列寧說:“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4)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

小男孩:

(1)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着。”

(2)“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27* 手術檯就是陣地

一、默讀課文,聯繫事情發生的背景,說說你對“手術檯就是陣地”這句話的理解。

陣地是戰士戰鬥的地方。白求恩大夫不光把自己看作名醫生,也把自己看成是在抗日戰爭中和中國人民並肩作戰的戰士。作爲一名戰場上的醫生,他認爲什麼都比不上給戰土做手術更重要。因此,對他來說手術檯就是陣地。

語文園地八

一、交流平臺

默讀的方法有:

1、不出聲、不指讀。

2、默讀時,畫出生僻字、詞,讀完後再弄懂。

3、帶着問題默讀、做出標記,聯繫上下文或請教別人。

二、識字加油站

你認識這些和“目”有關的字嗎?


我發現帶“目”的字通常與眼睛或與眼睛的動作有關。

三、詞句段運用

讀讀想想,下面幾個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可以互相調換嗎?選擇一個詞語寫一句話。

我軍的傷員陸續從火線上擡下來。

白求恩低下頭,繼續給傷員做手術。

白求恩大夫在手術檯旁,連續工作了六十九個小時。

下面幾個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不可以互相調換。

陸續:描述的是前後相繼、時斷時續做某事的情形。

繼續:一般是描述一件事做了一會兒停一停、接着往下做的情形。

連續:描述的是一個接一個地做某事的情形。

陸續——天黑了,人們陸續回家了。

繼續——晚飯後,爺爺繼續看報紙。

連續——這學期,我們班連續三次獲得流動紅旗。

快過節了,媽媽準備去超市買下面的東西,請你幫她整理一份購物清單。

鯽魚  速凍餃子  饅頭  橙子  毛毯

牙刷  菜板  餅乾  充電器  枕頭

垃圾桶  棉拖鞋  沐浴液  衣架

食物:鯽魚、速凍餃子、饅頭、橙子、餅乾

生活用品:毛毯、牙刷、菜板、充電器、枕頭、垃圾桶、棉拖鞋、沐浴液、衣架

也可以分成蔬菜、水果、牀上用品、家用電器等幾類。只要分類合理即可。

四、日積月累

  不遷怒,不貳過。              ——《論語》

  愛人若愛其身。                ——《墨子》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        ——《孟子》

  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

                              ——《荀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