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押題)快閱版

1.在我國戰國時期,公孫龍提出“白馬非馬”的命題。這個命題的錯誤在於它割裂了(D)。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間的聯繫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聯繫

C.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之間的聯繫

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間的聯繫

2.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堅持適度原則,防止“過”或“不及”。這在哲學上符合(B)。

A.內因和外因關係的原理

B.量變和質變關係的原理

C.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原理

D.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原理

3.德國古典哲學的代表人物是(D)。

A.培根、洛克

B.威廉·配第、大衛·李嘉圖

C.聖西門、歐文

D.黑格爾、費爾巴哈

4.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目的是(D)。

A.尋找解決現實問題的直接答案

B.掌握具體的自然科學知識

C.掌握具體的社會科學知識

D.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5.把世界的本質或本原歸結爲某一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的觀點,屬於(A)。

A.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B.辯證唯物主義

C.庸俗唯物主義

D.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6.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分歧在於是否承認(D)。

A.事物是發展變化的

B.事物是客觀存在的

C.事物是普遍聯繫的

D.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7.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是(A)。

A.實事求是

B.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C.科學社會主義

D.解放思想

8.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表明(C)。

A.書本上的知識不是從實踐中得來的

B.每個人的認識都直接來源於實踐

C.一切認識歸根到底都是從實踐中獲得的

D.只要參加實踐活動就能獲得正確認識

9.與理性認識相比較,感性認識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形象性,另一個是(D)。

A.客觀性

B.間接性

C.能動性

D.直接性

10.一個正確的認識需要多次反覆才能完成,並且認識是永無止境的發展過程。這說明人類的認識是(D)。

A.正確和錯誤的統一

B.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C.感性和理性的統一

D.有限和無限的統一

11.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在真理觀上的對立,表現在是否承認(B)。

A.真理具有客觀性

B.真理具有相對性

C.真理中包含着錯誤

D.真理來源於主觀創造

12.地理環境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主要通過(B)。

A.對個體心理素質的影響實現

B.對物質生產的影響實現

C.對個體生理結構的影響實現

D.對民族氣質的影響實現

13.生產關係各項內容中起決定作用的是(B)。

A.勞動的分工協作形式

B.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

C.產品的分配方式

D.產品的交換方式

14.下列各項中,屬於經濟社會形態序列的是(B)。

A.漁獵社會

B.封建社會

C.工業社會

D.信息社會

15.下列關於人的本質的表述,只涉及人與動物根本區別的是(A)。

A.勞動是人的本質

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質

C.人的本質是人的全部屬性的總和

D.人的本質是人的自然屬性的總和

16.貨幣的本質是(B)。

A.商品交換的媒介物

B.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

D.價值的表現形式

17.貨幣轉化爲資本的前提是(C)。

A.貨幣在運動中發生了價值增值

B.貨幣投入流通的目的是帶來剩餘價值

C.貨幣所有者購買到勞動力商品

D.貨幣可以購買到生產資料

18.從資本週轉的角度來考察資本的構成,劃分爲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資本是(A)。

A.生產資本

B.貨幣資本

C.商品資本

D.流通資本

19.一般情況下,資本主義再生產的週期順序是(C)。

A.蕭條—危機—高漲—復甦

B.復甦—高漲—蕭條—危機

C.危機—蕭條—復甦—高漲

D.高漲—蕭條—危機—復甦

20.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國民經濟的調節和管理(C)。

A.完全符合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內在要求

B.代表了全社會的利益

C.維護了壟斷資產階級的整體利益

D.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副作用

21.新殖民主義與老殖民主義在對外經濟侵略上最主要的不同做法是(D)。

A.商品輸出

B.私人資本輸出

C.國家資本輸出

D.搞“經濟援助”

22.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趨勢是(A)。

A.生產資料公有制代替生產資料私有制

B.在全世界範圍建立資本主義

C.最終緩和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D.全世界同時直接進入社會主義

23.無產階級革命的發生歸根結底是由(A)。

A.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的

B.生產關係的性質決定的

C.被統治階級的意願決定的

D.統治階級的倒行逆施決定的

24.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組織原則是(D)。

A.集體領導制度

B.個人負責制度

C.羣衆監督制度

D.民主集中制

25.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根本條件和基礎是(A)。

A.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

B.社會生產關係的高度發展

C.人的思想覺悟的極大提高

D.自然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優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