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發生的誤會

        今天外出,碰見一熟人,很神祕地拉着我說:“跟你說個事,你可別說哦。”我笑了笑,沒有回答。孰輕孰重我還是拎得清的,真的關乎到別人隱私的事,我是絕對不會外傳的。

        “你們學校有個老師,打了學生,家長在羣裏都炸鍋了,有的還說要找校長呢。”

        “哦。”我禮貌性的迴應到。

        她看我不夠上心,更往近處湊了湊,“我跟你直說吧,就是XXX。”

        對於這種事情,我是抱有質疑態度的,因爲老師剛剛接到這個班一個星期,不熟悉學生,不熟悉家長,她是不可能動手的,即便是日後都熟悉了,現在的社會形勢,她也不會動手打學生。

        可是看着說話人的態勢和表情,又不像是假的,我判定裏邊一定有隱情,一定是家長和老師之間存在一些誤會。家長和學生一樣,新接受一個老師,她需要時間,需要彼此之間進行了解,需要彼此進行磨合。

        面對熟人的陳述,我沒有發表過多的意見。

        回到家中,我還是撥通了同事的電話,作爲姐妹,我覺得有必要提醒她一下,畢竟和家長存有誤會並不是好事。寒暄之後,我很婉轉地提到了新班接手的情況,她便把這幾天發生的事娓娓道來,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事,就是孩子沒有坐好,她拍了拍孩子後背,提醒他們坐直而已。

        可是就是這簡單的提醒,被孩子稱作了“捱打”,於是家長便心疼不已,對老師便心存不滿。

        我猜測,存在這種誤會的原因不在乎以下幾種:一是學生想念原來老師的寬鬆型管理,對於新老師的嚴厲不適應,於是便誇大事實,謊稱老師打了他。二是家長知道老師本是善意的提醒,只是過分溺愛孩子,不允許自家孩子受到任何的委屈,更別說肢體上受到了傷害。三學生心存幻想,希望集體通過家長的力量,使原來的老師回到身邊。

        正因爲不瞭解,不瞭解學生,不瞭解家長,才發生了這本不該發生的誤會。

      新接手的班級,嚴抓班規班紀的同時,更應該快速地瞭解本班的學情,學風,包括家長的作風,只有彼此瞭解,相互信任,才能更快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