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奶奶做糖餅


小時候毎年過中秋節時,奶奶都會在家裏給大家做糖餅喫。在快到過節的前二個星期,奶奶就開始了準備活動。

在幾天之內,分別買些紅糖,芝麻,青紅絲,葡萄乾,自己剝的西葫蘆瓜子仁,還有其它幾樣東西,把饅頭片烤乾壓成碎粒。把這些統統放在一起,加糖加油用力攪拌均勻,香味已經可以聞到了。在快到中秋節的某個星期天,把和好的普通麪粉,與另一種加了素油的麪粉,分別擀薄。把這二種面疊在一起,擀成薄薄的麪皮,然後包成一個個圓圓的小餅,比普通的月餅要大一些,正好可以放在手掌上的尺寸。餅皮上撒一些芝麻,有時還用紅色素印上幾個小圓圈。

用平底鍋烙餅,一鍋能做出六七個餅的祥子。等到快出鍋的時候,油香伴着微微的甜味,讓等着糖餅出鍋小孩子三番兩次地問奶奶,怎麼還沒有熟呢?奶奶說,餅還得翻過另一面烙過纔好喫。我也問過奶奶,烙了一面,熟了也可以喫吧?奶奶談,要把餅烤成二面都脆黃了纔好的。

終於第一鍋糖餅出鍋了!奶奶切成四半兒,先拿一塊去放屋角桌子上供奉祖先 - 有一張祖奶奶的照片在那裏。然後,我和弟弟一人一小塊開喫。奶奶會說好幾遍,涼了再喫,別燙了嘴。

好香好甜哦!熱喫的時候,糖餅的麪皮有許多層,一口咬下去,又軟又酥,覺得這個餅就是應該喫剛剛出鍋的纔有味道。奶奶會說,再喫半塊也行,別喫太多了,會甜的喫膩的。我們只好帶着一種沒有喫過癮的感覺,戀戀不捨地住嘴。

等到第二天再喫時,糖餅是冷喫的。冷喫的時候,糖餅不再那麼甜膩,更能清楚地品味到餅餡中的瓜子芝麻葡萄乾青紅絲的個別味道,吃了一塊之後覺得再來一塊纔好。

中秋節日期間,有時有叔伯親戚過來串門,奶奶告訴他們有剛做的糖餅,會拿一塊糖餅讓他們去嚐嚐,客人們都會這樣那樣地誇讚這種多層酥皮糖餅。

自從上了大學之後,中秋節奶奶做糖餅的時候我們都不在家裏了。後來有了冰箱,媽媽會把奶奶做的糖餅留下二塊等我回家後再喫。每次回家喫第一頓飯的時候就會拿出糖餅來,還有家鄉的混糖月餅。

後來在外地學習工作,毎過中秋時也喫月餅,各種五仁的棗泥的豆沙的蓮蓉的,以至各種地方的月餅,都沒有什麼特別印象。再到後來,奶奶年紀大了,也不做糖餅了,偶爾回家時也沒有再問起糖餅這回事了。

多年以後,每當想起家鄉的中秋節,總會想起奶奶,想起奶奶做的糖餅,就像前不久剛喫過一樣,香味依然繞齒,心中有絲甜甜的感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