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從沒缺席

小姑子喊我們小聚,兩家人坐在一起閒聊,提到朋友家的兒子陳趁,一個大三的優秀大男孩,大人們眼裏的“乖寶寶”,成長的路上充滿了掌聲和鮮花,尤其來自他母親的掌聲最爲熱烈,母子關係融洽,寒、暑假不難發現他們母子共處一處,談笑風生的場景。

又想到去年暑假,我們幾個朋友在他家休閒聚會,喝茶,聊天,他就樂呵呵在旁邊鞍前馬後地“侍奉”着。

有人開始八卦:“少爺,談對象了沒?”

“沒呢…”他靦腆地笑答。

“說說你的條件,我們好幫你物色一個。”

“我嘛!和我爸一樣,就找我媽這樣的,像我媽這樣的女孩子纔是我心目中的女神。”他脫口而出,顯然,這個擇偶標準由來已久,在他思想意識中早已根深蒂固,他說時,滿含愛意的雙眸深情地凝望他的母親丁梅。

“哇——”

大夥忍不住衝丁梅豎起大拇指,她坐在一邊,滿臉陶醉,似乎在向各位朋友詮釋着人世間最幸福的母親模樣。

我的心卻一陣悵然,想到我的兒子,他虛長陳趁三歲,已經走進婚姻的殿堂,他當初擇偶的標準是怎樣的?會不會正好和陳趁相反呢?

曾親密無間的母子經歷過那麼幾年,好像早把我與他之間的情誼耗幹,彼此的形象在彼此的心目中都有所扭曲,有時我甚至會懷疑,我們之間是不是隻剩下生物學上的意義?如那片蔥蘢的草坪被凌亂的腳步踩踏出不協調的空白。

兒子本很優秀,高中幾年卻沉迷於遊戲不能自拔,學業在一點點的荒廢,我沒少說他、罵他、希望他迷途知返。開始他還聽進一些,慢慢開始逆反、躲避、和我慫懟,眼見他把大把的時間交付到遊戲中,時間一天天過去,成績逐日下滑,和理想中的學校越離越遠,做爲母親,我痛心疾首,卻沒有更好的辦法叫醒裝睡的人,勸說無效時常出言不遜。兒子越發逆反,索性油鹽不進,我行我素。如此三番五次的摩擦,都疲於面對對方,不見反倒相安無事。母子間的交流也變得謹小慎微,趨於隻言片語的應付,流於幾句必須而沒有多少感情色彩的“問與答”形式。他像不稱職的下屬遇到挑剔的上司,秉承能躲便躲的警惕,長此以往,母親的稱呼似乎都變得乾巴巴的。就連他後來找對象、成家,我索性不過問太多,免得把喜慶的氛圍弄得尷尬。

母子的關係就這樣微妙地維繫着,在兒子面前,我還能奢望有什麼好母親的形象?

兒子沉迷於遊戲的結果,讓他付出代價,與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

兒子“荒誕”的那幾年,成了我不能原諒的痛,一是痛恨自己,身爲母親卻教育無方,沒把兒子引導好;二是痛心兒子不自律,沒把自己送進好學校,爲自己開啓一段好人生。

一切都不能重新來過。痛心的不僅只有兒子的學業,更有我們之間的感情。

上天的一切安排似乎都有它的道理。兒子工作後,開始後悔,變得格外珍惜生活,他重新拿起書學習,爲自己不停充電,似乎要把失去的時間找回,重塑自我,平凡的工作做得有聲有色,頗爲領導賞識。婚後,家庭美滿,老婆賢淑,尤其還有個可愛的寶貝,工作、生活都充滿正能量,一切向好。

兒子的努力,我看在眼裏,喜在眉梢,這,纔是我希望的樣子,我開始因他而自豪。

我們各自忙碌着,相聚的時間並不多,通常只在微信或電話裏做簡短的交流,互道一聲平安和珍重。我們之間從沒有甜膩的場景,尤其這種詩意的語言表達。再也不見從小圍在我身邊打不離的小子,我以爲我們的感情遺失在那幾年裏,那幾年造成的感情傷害或許會成爲我人生的遺憾。

陳趁的話就像一根刺斜插在我的心上,想到他們母子間親暱的樣子,同爲母親的我不由得心生嫉妒。

現在提到陳趁,我把他擇偶的標準說給大家聽,沒想到坐在對面的兒子竟然激動地站起來,走到我和他老婆的位子之間,兩手分別搭在我倆肩上說:“媽,這有什麼奇怪?每個人看自己的母親都是最完美的,我的想法一直都是這樣的,不信你問問小允。”他看了老婆一眼繼續面對我說:“我常和小允說,我真羨慕老爸找到了我媽,我媽不僅工作出色,還把家打理的井井有條,尤其做的一手好菜,最重要的是把兒子教育的這麼好!嘿...嘿…”說到這他眉毛上揚,得意的竊笑起來,像個頑皮的孩子。小允笑着輕“啐”他一口:“你害臊嗎?說什麼都不忘誇誇自己。媽,這點不假,他不止一次地要我向您學習,說我和您比差太遠了。”

原來,兒子對母親的愛從沒缺席,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而已!

其實,這兩年我何嘗沒有感覺?否則,我不會在飯後散步時,常心滿意足地反問先生:“縱觀我們的生活圈、朋友圈,有多少人能比我們幸福呢?”

先生不住地點頭、微笑,一副喝了二兩老白乾的樣子。

一陣風吹過,暖暖的,還夾帶着花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