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逢“詩會”,“我”來歌一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佳節來臨之即,我與孩子們正在學習“活動探究”單元——學習鑑賞詩歌並嘗試創作。於是決定,不僅要讓孩子們學習鑑賞詩歌的方法,還要鼓勵他們藉助“中秋”主題,仿寫創作詩歌,所寫詩歌還可以配上插圖。

如何鑑賞詩歌?

一、初讀感受

1.說說你讀後的感受

2.帶着這種感受再讀你特別喜歡的詩句。

此環節可進行讀法指導:正音、停頓、節奏、語氣、語調等。

3.自主誦讀

4.誦讀分享

我是這樣朗讀…詩句的,因爲…

示例:

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

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我這樣讀是因爲這兩句表現了作者對土地(祖國)深沉的愛,所以讀的時候重音一定要讀出來,語調要低沉,語速一定要慢,這樣才能將作者的情感展現出來。

二、再讀分析

1.把握詩歌感情基調

感情基調就是帶着什麼樣的感情去朗讀:悲哀、歡快、憂愁、喜悅、深沉、奔放...

2.分析意象、感受意境

意象:包含着詩人獨特情感的客觀物象;或者說用來寄託作者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

意境:是通過一個或一組意象的描寫所表現出來的氛圍、情調或意境。一般情況下是由多個意象構成的一幅生活圖景,形成一個整體情景。

思考:

1.如何分析意象的特點及內涵?

通過意象本身所具有的特點;通過運用描繪意象的修飾語等。

2.作者爲什麼選用這些意象?

便於詩人營造意境,以及在詩歌中抒發自己的情感。如《沁園春·雪》中最主要的意象是“雪”,“雪”這一意象結合“長城、大河、山脈、高原”這一系列意象,營造出闊大的意境,進而表達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

三、品讀體會

通過關注意象的選擇和組合、品讀詩歌關鍵語句、分析表現手法、聯繫時代背景等,深入體會詩人的感情。

四、誦讀比賽

如何創作(仿寫)詩歌?

1、確定一個主體感情

讚美的、懷念的、批判的、悲憤的等。

2、藉助意象,表達感情

模仿課文,發揮想象與聯想。如:《我愛這土地》這首詩,詩人將自己比作一隻鳥,通過這隻鳥所看到的情景,表達自己對土地(祖國)的熱愛。想一想,我們還可以將自己比作什麼來表達感情.

3、合理使用寫作手法

修辭:比喻、擬人、對偶;

表現手法:聯想、想象、象徵、動靜結合等。

4、語言表達

簡潔凝練:運用四字詞語;

注意韻律美:雙聲疊韻、押韻;

注意節奏美:結構統一又富有變化,如《鄉愁》。

      學生作品欣賞:

      “中秋是一堆很多的作業,我在書裏,而中秋在書外。”點亮全詩,可貴在真實自然又巧妙。


      以“詩歌題目”爲具體意象,真實反映了不同時期,作者所接觸且體悟到的不同詩情。


      意象的選擇,是亮點。最後一節也可以改爲:

而現在

母愛是一根根的銀絲白髮

長在娘身

疼在我心

    意象的選擇、色彩的搭配、繽紛的意境都很美。

    詩情畫意,撲面而來。

    誦讀與創作相結合,孩子們對詩歌的“閱讀與學習”興趣更濃了。就是這樣,語文不僅是背誦和默寫,還有“詩歌和遠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