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界莫扎特”辛波斯卡:履歷表、植物、葬禮,萬物皆可成爲主題

Hi,歡迎你來到“她力量”。

“她力量”將帶你瞭解文學、藝術、政治、科技等領域的傑出女性,儘量客觀地呈現出不同時代背景下,這些傑出女性面臨的困境以及她們的應對方式,讓你汲取她們身上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我將帶你瞭解號稱“詩界莫扎特”,第三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詩人——辛波斯卡。

1923年7月2日,辛波斯卡出生于波茲南省一個湖邊小城,八歲時移居克拉科夫——波蘭南方的大城市 ,並在那裏生活直到2012年去世。她的創作生涯從1950年代開始,一生創作了二十本詩集,如《巨大的數目》》、《呼喚雪人》等,公開發表的詩歌約四百首,是波蘭最受歡迎的詩人。

1996年,辛波斯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爲繼智利的米斯特拉爾、德國的奈莉·薩克斯之後,第三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詩人,也是第四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波蘭作家。

辛波斯卡早年的生活並不順利,1936年,在她年僅13歲時,父親就去世了。1939年,二戰的爆發打亂了她正常的生活秩序,她只能在一所地下學校學習。1943年,爲躲避進入德國的勞動營,她在一家鐵路公司當職員。大學期間,辛波斯卡實際只學了一年的社會學,同時在一個小編輯部做校對工作。

然而,動盪的時局並沒有阻擋辛波斯卡創作的熱情。1945年3月14日,《波蘭日報》副刊《戰鬥》發表了她的處女作《我搜尋詞語》,開啓了她的詩人生涯。

1948年,她已經準備出版一本詩集,然而,彼時波蘭政局的文學主張“爲社會政策而作”,與她的作品風格大相徑庭。她不得不改變風格和主題,於1952年出版。然而,這本名爲《存活的理由》的詩集,顯然不是作者的心頭之愛——在1970年出版的全集中,她並未收錄其中任何一首。

辛波斯卡的詩作,並不討論大的主題,而是關心日常生活中的人和物。她的主題涵蓋自然、政治、日常生活等多個方面——沙粒、石頭、雲朵;恐怖分子、戰爭;離婚、葬禮、履歷表等。

他們一連想了好幾天/要如何殺人,殺得快狠準/要多少人被殺才算殺得夠多。撇開這些,他們三餐喫得津津有味/禱告,洗腳,喂鳥/邊搔胳肢窩邊講電話,爲剪到的手指止血——《恐怖分子》
對孩子而言:第一個世界末日/對貓而言:新的男主人/對狗而言:新的女主人/對傢俱而言:樓梯,砰砰聲,卡車與運送/對牆壁而言:畫作取下後留下的方塊。——《離婚》

在諾貝爾文學獎演講辭中,辛波斯卡曾表達過對“我不知道”的重視——這句話雖小,卻有堅實的翅膀。它拓展我們的生活……如果牛頓從未對自己說“我不知道”,那小果園中的蘋果將只是像冰雹一樣掉落在地;他頂多彎下身子撿取,然後大塊朵頤。

正是懷着對萬事萬物的好奇,辛波斯卡逐步拓展自己的創作領域,並像年輪一樣,隨着時間的推移不斷成長。她曾經在1976年後的十年間,未出版任何新詩集。當1986年她出版詩集《橋上的人們》時,人們看到的是二十二首結構、主題均爲上乘的佳作,也成爲了她創作的高峯。

所有的愛情只有婚姻可提/所有的子女只有出生的可填/認識你的人比你認識的人重要/旅行要出了國纔算/……價格,無關乎價值/頭銜,非內涵/他的鞋子尺碼/非他所往之地/用以欺世盜名的身份。——《寫履歷表》
“好事一樁,起碼她還有份工作”/“不認識,是親戚吧,我想”/“那牧師長得真像貝爾蒙多”/“我從沒來過墓園這一區”/“我上個星期夢見他,就有預感”/“他的女兒長得不錯”——《葬禮》

辛波斯卡的第二任丈夫1990年去世後,她在1993年出版的詩集《結束與開始》中,表達了對愛情的思考和對丈夫的思念。其中最著名的《一見鍾情》,打動了著名的波蘭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因爲這首詩的主題與《三色》中的《紅》非常相近。2012年2月,辛波斯卡因肺癌去世。

辛波斯卡留給每一位女性的力量是:

辛波斯卡雖然早年顛沛流離,恰逢戰爭年代,然而,她還是堅持用自己的敏銳和智慧,創作出了很多經典的作品,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越發成熟。她善於在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看到尋常事物中“不尋常”的一面,她的將想象力訴諸筆尖,爲讀者展示着日常世界中機巧、靈動的一面。

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她力量”或者分享給您的朋友。

你最喜歡辛波斯卡的哪一首詩呢?歡迎在評論區中留言互動,謝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