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课学习笔记

听清华五道口的老师讲个人理财,说的很简单,说有四字真言“回到常识”。

有感触的观点

老师讲课说到一个观点,他是“费曼信徒”,非常认同费曼学习法。

之前我也听到过,也特别认可费曼学习法,类似于中国的“白居易写诗”,老叟可懂,费曼学习法要求把所有的专业知识以孩子听得懂的方式讲出来,这个要求可是挺高的。而且倡导“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教会别人”。

常识有哪些?

第一个常识:管住最大的风险,抓住最大的机会。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但避害第一,驱离第二。

常识中,我们的财产包括什么?包括现金存款、房子、自己的健康。占比最高的财产是什么?房子啊,但有人为自己住的房子买过保险吗?有人为自己和孩子买过保险,一旦人出了问题,有保险可以承担一部分。

但现实情况下,房子是除了我们的身体之外最重要的资产,固定资产。所以,不但要为自己的身体买保险,还要为自己最大的资产-房子买保险,一年大概几百元。

我的车每年的保险都要3000左右的保费,而房子居然没有保障,是不是违反常识而不自知啊。

那怎么抓住机会,学会投资?

常识二是: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自己去投。能力之外找到“巴菲特”,在此两点之外选指数基金。

比如你懂财务,可以一眼看清上市公司的财报中哪些是好公司,哪些是不好的公司?
而且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判断哪些公司短期有价值,哪些长期有价值。这样就可以自己来投资那些好公司,那些长期的好公司,长期持有。这就是能力范围内的常识三个字:自己投。

能力之外,自己不懂,那就像写经济法的教授,找到当时不出名的巴菲特,让他代理并长期持有。要在中国找到这样的人不多,为什么不多,因为一些基金经理居然都不买自己的在操作的基金。不管盈亏,佣金照拿。不讲武德的操作太多。

在此之外就是第三种,也就是巴菲特对于他的遗产的处理方法,买指数基金,以备家人长期稳定的生活。

常识三:股票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最终向价值收敛。
这可是巴菲特的投资秘诀,告诉大家了,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因为这些常识朴素的让人难以置信,只要笃信并执行就可以,但往往很考验人性,比如知道跑步好处很多,仍然不能坚持下去一样。
他还讲了一个公式,这是一个关于公司的经营活动的,叫做经营活动现金流=市场空间✖️渗透率✖️市场份额✖️净利率✖️净现比。
这个公式还需要我好好学习,但按照费曼学习法,自己一定可以搞清楚。

常识四:历史总是重复,只是踩着不同的脚韵。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只是在不断重复的时候,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

常识五:德才兼备,长短兼顾
好人是有红利的,当好人是有好报的,不要不相信这一点。我相信现在是一个大家都可以赚钱的时代,是一个好人长期赚钱的时代。

常识六:凡人经历狂风巨浪,才能拥有财富。大的机会都是在世界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候,在充满巨大变革,甚至是振荡的时候,才会出现。

我的思考

这些常识,有些好像是“老生常谈”,但这些道理可是投资家20多年的经验之谈,我会照着去做吗?
我理解这些老生常谈的朴素的常识背后的原理吗?常识是活的,是人格化的话,会发生什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