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尼采哭泣》 歐文·亞隆 2021-09-24

人生的四大終極關懷:死亡,自由(包括意志的選擇和因自由而有的責任),孤獨,人生的意義(或者無意義)。

第一章

生命是值得追求的。

“責任”二字既沉重又難以忍受,但願我的自由不朽。

婚姻以及隨之而來的佔有與嫉妒,只會奴役靈魂,它們永遠無法支配我。

第二章

我最不穩定的心理狀態,都與情感有關。最深刻最痛苦的是親情,其次是由於親情上不滿足而轉移到愛情上的過分期望。

天知道我對治療絕望一點概念也沒有,我連我自己的絕望都治不好。

他相信沒有人會有幫助他人的慾望,幫助他人僅僅是爲了支配他人,並藉此來增加他們自身的權利。

第三章

時不我予的恐懼,恐懼所剩無幾的歲月。

第五章

年老、死別、比朋友長命的痛苦,就在於缺少了被人關心的機會,過不受關注的生活,就是一種痛苦。

我有我的黑暗時期。誰沒有呢?但是它們不曾擁有我。它們並非源於我的病痛,而是源於我的存在。

第六章

真理是經由疑惑與懷疑而獲得,不是透過天真的祈求而得。

死亡的最終報酬是——不必再死一次。

第七章

死亡所至,我不在彼。我之所在,死亡不至。何憂之有?

希望是最大的災禍。

真理的敵人不是謊言,而是深信不疑。

“這是個有趣的小故事,讓我做個推論。一個人準備要跨越一座橋的時候,這是說,要去親近另一個人,正好是第二個人對他提出邀請,邀他去做他所計劃的同一件事情。然後,第一個人裹足不前,因爲,它現在看起來所意味的事情,彷彿是他在服從另一個人--權力顯然介人了親近的過程之中。

這意味着任何正面情感的表達,穆勒先生都把它們解讀爲一種命令的權力。一種獨特的概念:這使親近他幾乎成爲不可能的事。在這裏面的另一個章節中,他說,對於見到我們祕密的人,還有捕捉到我們脆弱情感的人,我們都感到恨意。因爲在那一刻,我們所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重新獲得剋制我們情緒的權力。

任何不曾殺死我的東西,讓我更強壯。

第八章

極端的孤立不會消除壓力,它本身反而就是壓力,寂寞是疾病的溫牀。

或許,你所想到的是那些你喜愛的東西。挖深一點,你會發現你不愛它們,你愛的是,這種愛戀在你身體裏所產生的愉悅感情!你愛的是慾望,不是慾望的對象。

第十二章

一般來說,告別所伴隨的,是對事件永恆性的否定:人們說,“再見”,直到我們再次碰面爲止。

第十三章

慰籍到底來自負擔的卸除,還是被神所赦免的信念?

第十四章

人永遠無法真正從他人得到幫助,人必須要找出幫助自己的力量。

“去說不,同樣是個獨一無二的機會。”拒絕誘惑,不要害怕可能會錯過的。能勇敢的說不 也是極爲難得的機會。

第十五章

恐懼像星辰一般總是在那裏,但是爲耀眼的日光所遮蔽。

認同自己,而不是找方法去獲得別人的認同。

成長是痛苦的回報,任何力量的增長都需要狂風暴雨的痛苦。

第十六章

生命是場沒有正確答案的考試。如果我能讓它從頭再來一遍,我想我會做完全一樣的事情,犯下同樣的錯誤。——即其實我們已經做了當時最好的選擇,所有的“更好的選擇”都是未來的後視鏡看法導致的。

第十八章

在理智上知道某事與情感上接受某事之間,有一個巨大的鴻溝。

死亡所至,我不在彼。我之所在,死亡不至。

第十九章

對慾望比對慾望的對象要愛的更多!

第二十章

意識只是覆蓋着存在的一層半透明表皮而已,受過訓練的眼睛可以看穿它——看到原始的力量、本能,看到那個通往權力的意志發動機。

差別當然在於樹木並沒有耳朵,反之是你,你自己在賦予意義。

活着的時候就去追求人生!如果人實現了他的生命之後死去,死亡就喪失了它的可怕!如果一個人生不逢時,那他就永遠不會死得其所。

這一瞬間永遠存在,而你,只有你纔是你唯一的聽衆。

第二十一章

只有一種責任,成爲你的存在的責任。

真正的敵人是宿命、是衰老、死亡以及我本身對自由的恐懼。

每個人都必須決定,他可以承受多少真理。

一種理想的婚姻、親密關係,僅存在於當它對某人的生存不是必要的時候。

生活愉悅的關鍵,在於先去選擇必要的東西,然後去熱愛所選擇的東西。

命運之愛,愛你的命運。

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去走我們自己的道路。

命運之愛——選擇你的命運,熱愛你的命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