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的意義/故鄉

文/古劍

鳥瞰歷史,然後將其繪製成地圖。每個時代都可以成爲一個省,每個皇帝可以當個市長。

歷史是宏觀敘事。把歷史繪成地圖,也是一個高比例尺的地圖。普通人生活在這個地圖上找不到位置,就像我們在世界地圖上找不到自己的村莊和街道。

即便是名人巨匠,大部分也只能在“專業歷史”地圖上找到一個小景點,就像我們看地川圖、交通圖、旅遊圖一樣。

那些今日的頭條主角,散落在歷史地圖上,也只能是事件的背景。只有大時代的主角,才能留名於上。

那麼,平凡的人就只能做歷史地圖的時代背景嗎?成爲那江河湖海、塬脈嶽山的一滴水、一粒塵?

根據以往的經驗,還真是這樣。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沒多少頁。

古人尚有縣誌、祠堂、家譜來做“小地圖”,以給後來者指路,今天的許多人則沒有了這些傳承。每個人好像憑空而降,然後又憑空消失。歷史長河連朵浪花都不曾泛起。

這對於許多年輕人或許無所謂,但對於一個年長的人來說,總會泛起尋根的念頭。就像綠葉不會思戀土地,但落葉總要歸根;就像海港裏的船總是嚮往大海,漂泊的船兒總是想着歸航。

無論飄零的落葉還是漂泊的小船,作爲個體的人,再怎麼渺小、輕微,想要歸根、歸航,同樣需要定位、導航。

一個人的地理緯度容易確定,但一個人的維度維度卻難以確定。歷史探針顆粒度太大,而個體的相對顆粒度太小。不過,如果將個體放置在家族的線條上,時間的向左延長線就會足夠長。

一個點,容易測不準,一條線則容易與面連接交叉。

追溯100年,都是民國的人。一條線下來,許多大事件都有點可以對映。

尋根,不是爲了尋找過去,而是未來找到文化的來處,以給自己跟多的維度定位,最終尋找一個現實的落腳點。

清楚來路方知歸途。在這個世界走一遭,匆匆忙忙,總是在歸去時,方來得及看看來路,那裏卻總是雲霧瀰漫。但只要去追尋,總能找到,最後在歷史的地圖中,找到自己的故鄉。

畢竟,世界的顆粒度越來越小。作爲平凡人的足跡,也終於可以存留在自己的地圖上,成爲更大地圖的細節。

雖然需要放大才能看清,但終究不再是單純的背景了。

這一切重要的,或許不重要。但人只要活着,就會盡量避免迷航。又或者,許多年後,你作爲後輩者的“來路”,總歸是清晰點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