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衆發言的語言風格 |方法論

據說,人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當衆發言。

當衆發言,首先是心理能力的訓練,其次纔是語言等技能。

前者靠自己,後者可以學。

常見的演講中,國人莊重,西方幽默。

年輕人厭倦了一本正經的說教,都喜歡上了幽默。比如脫口秀,比如大多數的短視頻。

一位研究過抖音的人在一次談話中,多次強調抖音的內容就是幽默有趣。

確實,現實的生存壓力已經夠大,花時間去消費的內容肯定是讓自己開心的東西。

快樂是市場需求,但不應該作爲傳播的全部。

有趣,還要有料。有趣是形式,有料是內容。

並不是一定如陳佩斯所說,“喜劇的內核是悲劇”,而是說,“語言是思想的外殼”,語言最終傳播的是思想,而快樂是情緒,是細想的潤滑劑。

有趣,有料。這也是羅胖兒在“得到”提出的一個標準。

有趣釋放情緒,引人入勝;有料沉澱知識,助人熵減。

當然,有趣不能低趣,低趣就是把快樂當成了唯一目的,降低了標準。這樣的快樂過於廉價,負面東西也多。明白有趣只是形式,就不會流連於搞笑本身,而是如引客人就坐的美女司儀,完成任務就該退到外面,不能影響了內容。

有料的內容也並非與有趣的形式相反,思想也是可以有趣,而且更爲難得。悲壯固然震撼心靈,但那適合國事。生活裏更多是家常,需要的還是輕鬆寫意,微笑地流淚同樣走心。

有趣,讓人情緒熵減。討巧的做法是“有我”,把自己,當笑料。

有料,讓人思想熵減。關鍵是做到“無我”,不凸顯自己,思想就出來了。

不浪費別人時間,是最低的標準。幫人提升認知,那就有價值了。若能改變人的行爲,那就算積功德了。如果人家還能記得你,那是意外的收穫。

最後,當衆發言用詞一般都是口語,但偶爾恰當使用一兩個術語或雅言,會顯出發言者的專業或文學功底,提升整個發言的格調。

當衆發言如此,製作視頻、穿衣風格等也可如此。

人之成熟,不是張揚個性,而是得中庸之道,守正有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