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思】27.“雙減”政策下的冷靜思考

        2021年7月24日,“雙減”政策落地,來勢兇猛,劍鋒凌厲。培訓機構股票暴跌、哀鴻遍野,學校老師延時服務、怨聲四起,家長孩子頓失鞭策、驚慌失措。一時間,各種軟文眼花繚亂,各樣報道各抒己見,抽絲剝繭後更多觀點是“唯恐天下不亂”。

        作爲一個8年級孩子的家長,我不是專家也不是學者,只是這波風雨裏的行路人,我想從自己的視角聊一下這個話題,觀點或許偏頗,倘若能對某個家長有一些借鑑或啓發就已知足,如此而已。

        一、爲什麼要“雙減”

        國家的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在教育的這片廣袤土地上,好像發展的真不咋地!孩子們不敢輸在起跑線上,拼命的“追分”,進進出出各種各樣的輔導班,而且精準切換,被各種“知識”澆灌,一路上和“創新”都是平行線;公辦學校“掐尖”,民辦教育“燒錢”,家長負擔重,孩子壓力大,長期雨急風驟、雞飛狗跳,何以“協調”?本可以在小初階段踢踢球、踏踏青、旅個遊、撒個歡,可是左顧右盼後各種“雞娃”如雨後春筍,還哪敢天高雲淡,綠草茵茵,“綠色”一邊待着吧,只祈求“明月何時照我還?”資本倒是很“開放”,風起雲湧,大肆擴張,不改逐利本性,規模越做越大,體系更加超前,恨不得拿下所有體制教育,唯我獨尊,一統江湖;學區房、名校、實驗班,雙語幼兒園、小升初、中考擇優,一路所見皆是資源配置的不均衡,真正的資源“共享”,公平公正,氛圍還未形成。

        “雙減”的原因很複雜,絕不是上述寥寥數語就能說得清楚,我想隨便問一個家長,都有一大堆的詬病,我只是借題發揮一下。

        這個世界運轉的規律是“物極必反”,不靠譜、出軌的做法,一定不會長久,有悖於發展理念的事,阻礙我們實現“共同富裕”的美好追求,豈能被熟視無睹?今天劍已出鞘,力度前所未有,雖不能說要斬草除根,但披荊斬棘的目的就是爲劈開一條坦蕩之路。

        二、“雙減”帶來的影響

        “雙減”只是第一步。“雙減”政策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文,不是教育部文件;是中央的決策部署,不是部門的政令發聲;是一項關乎教育改革的政策,而非簡單的一紙公文,更不會單獨、孤立的存在,此後一定會有同樣邏輯的配套政策、對應措施陸續出臺,組合成經典“套餐”,完全不同於拍拍腦袋就刻意定製的“生日蛋糕”。

        教培機構一地雞毛。中央的決策部署其響應速度非常之快,各地紛紛出臺措施治理培訓機構,其情狀摧枯拉朽、如火如荼,各培訓機構無奈之下關停、倒閉、轉型、“換馬甲”,生無可戀,垂死掙扎,雖一地雞毛,仍不忘初心,渴盼東山再起。

        家長依然流連忘返。“雙減”雖能熔斷供給,並不能根本改變需求。針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禁令,供給側束手就擒,但如果需求側不聞聲而動,還是治標不治本!別墅、咖啡館變成新的培訓場地,一對一盛行、網課變短視頻,各種各樣的怪招,應驗着“大型培訓機構的末日,換來培訓個體戶的春天。”家長需求旺盛,老師鋌而走險,園外“舊貌換新顏”,園內“桃花依舊笑春風”。

        我無意逗留在這樣的文字裏,切換話題。

        三、“雙減”後的奇與正

        1.“雙減”政策的目的是迴歸教育本質

        什麼是教育?在我看來,教育不是功利,不是急於求成,教育是在種蘋果樹,不是在種蘋果,是一個靜待花開的過程,蘋果是在漫長的日子裏自己結的。教育更不能統一規則、統一標準、產品線流水作業,而是要把孩子的心燈點亮。蘇格拉底說“教育的本質是喚醒,是開發你的內心。”教育要喚醒孩子的內心世界,一萬次的灌輸,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要真正喚醒孩子對知識的熱情,對成長的信心,對生命的敬畏,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雙減”是要讓教育迴歸常識、常規和常理,最終迴歸本質。教育的本質要求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激發孩子的潛能,不是“一鍋燴”,不是無限的超前教育。教育的範圍不僅限於灌輸知識,還要有德智體美勞諸多方面,孩子的生命能量包括智慧、理性、意志、品格、美感以及直覺等等,爲了獲得那些所謂的知識和標準答案,而讓孩子過早地喪失獲取知識的能力,終究得不償失。

        愛因斯坦說:“只有將課堂上所學的東西完全忘記之後,剩下的纔是真正的教育。”所以,訓練思維模式遠遠重要於獲取知識,學習不是爲了記住而記住,而是爲了促進思考,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孩子駕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

        2.家長應該冷靜、理智、目光長遠。

        家長一定要深入理解“雙減”政策,完全不必焦慮和慌恐,或者擔心更深層次的不平等,只要固守“中庸之道”,在“減”的背景下,用心做好“加法”,其他問題也會迎刃而解。減法題已有答案,但“加法題”沒法抄襲,因爲答案不唯一。

        減少“學”的內容,增加“思”“踐”“悟”的時間。曾經一味地“學習”,缺失“思考”,隔離“踐行”,難覓“悟道”,不僅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而且不知身在何處?不解心嚮往之?快即是慢。

        削減低質量、重複性的“枝”和“葉”部分,追加對“根”的高品質營養。紮根深處,汲取營養,根深自然葉茂。

        減去相互攀比、盲目跟風的教育投入“軍備競賽”,累加對成長規律的尊重,結合孩子實際規劃健康成長路徑,靜待花開。

        遠離父母親友要求的補習班,更多時間投入自己熱愛的領域,不管外在評價和標準,專注學習和發展,功到自然成。

        “雙減”絕不是簡單的加減運算題,而是更加複雜的四則運算混合題,需要冷靜思考,理智作答。

        “雙減”不是讓家長和孩子雙雙躺平,雙減是剎車換道,不是不給加油。雙減是從兩車道換到四車道,路更寬了,視野更好了,不再盯着加塞超車,而是握緊方向盤,目標篤定,穩中求快,更多體驗自我選擇的舒適感。

        “雙減”不是所謂的快樂教育,更不是簡單的素質教育,也不是西方教育,“雙減”提倡的是讓每個家庭和孩子走自己的路,而這條路不比競爭的道路更容易,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用心和關愛,而不是蠻力和金錢,需要孩子去不斷追求靈魂的高貴和自由,而不是成長在逆來順受和威逼利誘下的“巨嬰”。

        “雙減”不僅減孩子的學業負擔,更減家長和孩子的心理負擔。家長需要高瞻遠矚、目光長遠,讓短視化、功利化的考試、分數、排名退場,讓更加自由、充實、有趣的教育理想真正棲居於現實。

        3.孩子更需要自學、自律、自我。

        自學能力的鍛鍊。“雙減”後孩子自動脫離了補習班,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時間,而這些時間的利用至關重要。孩子可以更多渠道獲取多種知識,獲取更加“鮮活”的知識,用自己的方式方法獲取知識,這些方面完全有別於“知識的灌輸”,孩子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擁有一個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自由馳騁的頭腦。

        自學能力是學習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通過培養自學能力,可以提升孩子自信、專注、成就感,增強自我規劃和管理能力,培養對多元文化的認知能力,這些能力是補習班無法企及的,補習班的孩子嚴重依賴他人,搭進去太多獨立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而且大多數情況下學習到的只是碎片化知識,而且爲了考出好成績,只注重標準答案,並不熱衷於對知識的追求,更談不上鑽研和創新。

        歷史的洪流中強者恆強,有自學能力的孩子,必然要做“弄潮兒”立於潮頭,披荊斬浪,而弱者只能裹挾在人云亦云、見異思遷的紛爭中隨波逐流,任意浮沉。

        自律能力的培養。“雙減”後更需要培養孩子的自律性,讓孩子學會管理時間,管理自己。真正自律的孩子,他們享受解開難題的快樂,享受努力後獲得的好成績,他們不認爲自律是痛苦、是磨練,而如同洗臉、刷牙成爲習慣,成爲自然。他們心中有夢想、有決心,腳下有行動、有力量,他們明白沒有輕而易舉的成功,只有日復一日的努力,今天的日積月累,早晚會是別人的望塵莫及。

        自律者出衆,懶散者出局!學習可以是快樂的,但從來都不輕鬆,挫折和失敗屬正常現象,所以需要咬牙堅持,所有出衆者的背後,都有着超乎常人想象的努力。值得擁有的東西,永遠都來之不易,那些真正的優秀者,通常捨得對自己下狠手,真正能夠登頂遠眺的人,永遠是那些心無旁騖,堅持默默前行的人。

        自律者自由。這世界,越是通往成功的路越是不好走,越是好走的路越是通往平庸。想要有所成就,必須學會放棄,放棄貪圖享樂的懶散,放棄好逸惡勞的惰性,放棄三心二意的猶豫,既然選擇了遠方,就只顧風雨兼程。

        自我意識的挖掘。 “雙減”後,分數、排名將逐漸退出舞臺,尤其是小初階段,孩子們會進入另一條全新跑道,追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除了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孩子們有更多時間聽音樂、看電影、逛畫展,會掌握更多才藝技能、見識更多風土人情、懂得更多生活經驗,更多優秀的孩子會湧現出來:他們心態陽光、好學樂思、多才多藝……那將是另一類“學霸”的春天。

        教育的戰略方向應該是儘量讓每個人成才,既能夠學到自己想學的,又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並且願意傾心傾力做出成就,讓自己感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而不是沒有目標、學非所愛地去和全世界比賽。這樣的方向呼喚孩子們的自我意識,可以基於自己的需求,而非外在的要求,追逐自己心中真正的夢想。

        挖掘孩子的自我意識,喚醒生命的力量,如果孩子能夠自動自發地去追尋自我價值和人生幸福,那樣相比於無聊的忙碌來說,精準的幸福會給有趣的靈魂帶來無盡的樂趣,我想這也算是教育的成功,至少在他們眼裏人生值得!

                    2021年9月22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