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終回國!拘押期間堅持學習,從她身上看到華爲學習之法

在加拿大被拘押1028天后,2021年9月25日,孟晚舟乘坐中國政府包機到達深圳終於回到祖國懷抱!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於加拿大機場被拘留,從此開始軟禁生活。

任正非在採訪中談及孟晚舟時曾表示,孟晚舟母親和丈夫都在加拿大陪着她,並不擔心她。本身她很樂觀,自學五六門功課,想要攻讀一個博士學位。每次打電話,她都說忙得很,充實得很。


即使身處人生艱難之境,孟晚舟仍然堅持學習,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了華爲人身上非常強大的學習能力。

華爲的奮鬥精神,狼性文化,和學習能力,影響着每一個華爲人,而孟也不例外。華爲強大的組織學習力和個人學習力,也是華爲能逆勢成長的關鍵因素之一。


可以說,華爲30餘年的成長史,就是一個不斷尋找巨人肩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學習史”。當業界紛紛向華爲學習時,許多人可能忽略掉了去學習“華爲如何學習別人”。


財經作家鄧斌老師曾在華爲公司任職多年,結合17年來研究華爲的心得,在採訪多位“華爲老人”後,寫出“學習華爲三部曲” 的收官之作《華爲學習之法》

本書從“華爲向誰學”和“華爲怎麼學”兩個視角系統解析賦能華爲的8個關鍵思維,透視華爲持續成長的底層邏輯。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孟晚舟艱難之中堅持學習的力量之源。


01學習是核心競爭力:華爲向誰學


在華爲,學習是一種習慣。任正非有一個習慣,就是出差時會帶上幾本書,他習慣在飛機上讀書。

他着力於把華爲打造成一個學習型組織,通過各種方式,比如讀書、講座、影視劇等,讓華爲人以持續學習爲樂。在華爲,人們以進入“華爲大學”進修學習爲榮。


在華爲,大家都在學習,如果你不願意學習或捨不得在學習上投資而跟不上大部隊進步的速度,自然就會被淘汰出局。


在《華爲學習之法》中,鄧斌老師全面解析了華爲的學習對象和學習內容,講述華爲向西方學習、向軍隊學習、向市場學習、向客戶學習、向萬物學習五個方面的學習進化之旅,呈現了華爲學習的廣度和深度。


*向西方學習:華爲從1998年開始,不惜重金,向西方企業學習管理,尤其是拜師IBM,並做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讓IBM刮目相看。


*向軍隊學習:商戰如戰場。當華爲遇到組織僵化的問題時,開始向美軍學習,讓打勝仗成爲華爲人的信仰。


*向市場學習:市場競爭激烈,唯有惶者才者生存。活下去,是最低綱領,也是最高綱領。同時,市場的激烈競爭,也爲激活組織注入了特殊的活力。


*向客戶學習:以客戶需求爲中心,與客戶共建聯合創新中心,並用客戶的高要求來倒逼華爲人持續學習。

 

*向萬物學習:打破本行業的侷限,萬物皆爲師,向建築、動物、植物等世間萬物學習。


通用電氣CEO傑克·韋爾奇說:“一個組織的學習力,和將學習轉化爲行動的速度,將是它戰勝競爭對手最終的關鍵優勢。”


由此,你不難理解,普通人在揹負莫須有的罪名拘押期間,可能會意志消沉、毫無鬥志,但孟晚舟在承受着憋屈和進行的鬥爭同時,卻仍堅持學習,忙碌充實。因爲,這不僅體現了她性格上的堅強樂觀,更體現了華爲人身上這種超強的學習競爭力,擁有厚積薄發的強大力量。


可以說,唯有學習能力,纔是華爲真正的核心能力。


02學習是一種習慣:華爲怎麼學


當你身在一個學習型組織中,想不學習都難。學習是一種氛圍在影響着你,進而成爲你的習慣。


那麼,擁有強大學習能力的華爲,到底是怎麼學習的呢?


《華爲學習之法》中,鄧斌老師圍繞華爲30餘年向別人學習的方法論,解讀了靶向思維、求漁思維、迭代思維三大學習原則,深度還原華爲學習思維的本質。


*靶向思維:學習是以解決問題爲導向。如果不能改變現狀,那麼,學習則沒有任何意義。


*求漁思維:華爲人在學習時,更關注用空杯心態去探究事物的底層邏輯,舍“魚”而求“漁”。


*迭代思維:華爲堅持長期主義的價值主張,與時間做朋友,允許員工在犯錯中成長,像軟件一樣不斷迭代進化。


華爲人胸懷大志,擁有強大的內驅力。他們往往極度自律,大多持續學習。


比如華爲中國區政企CTO李建武,被評爲2020年度華爲最具價值專家,全公司只有15人榮獲此殊榮。

這樣一位“專家”是怎樣煉成的呢?第一,他建立知識金字塔,購買了所有能買到的行業圖書進行閱讀;第二,他與高手切磋請教;第三,他在項目中實戰積累經驗。


可見,華爲人對成長有強大的自驅力,因此,你也不難理解,爲什麼孟晚舟在拘押期間甚至想要攻讀一個博士學位了。


學習,是華爲人的一種習慣,順境或逆境,都不影響華爲人的學習成長。甚至可以說,逆境更促進了華爲人的鬥志和成長,“百戰歸來再讀書”,這也是華爲逆勢成長的因素之一。

03三大意識:普通人這樣學華爲


作爲了一名普通人,通常你可能不需要爲如何打造組織學習力費心,但你可以學習華爲人的強大個人學習力。在鄧斌老師《華爲學習之法》書中,華爲人三大個人學習意識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華爲人有強烈的投資意識

比如,當年華爲向IBM學習時,一個小時的顧問諮詢費,就超過了任正非一個月的工資,但任正非還是決定重金投入。

再比如,華爲大學每門課2萬元,學員需要自掏腰包,但也擋不住員工們的狂熱學習熱情。

有些人可能捨不得在學習上投資自己,寧願爲了省錢去自學,這反而浪費了時間、錯過了絕好機會。


第二,華爲人有跨領域學習的意識。

在華爲,同一年入職的員工,在幾年後,往往發展上差距巨大,有些人已經是專家,有些人還是基層員工。祕密就在於那些光速發展的人,往往勇於擁抱跨領域的發展機會。

你一旦跨領域學習,便會視野開闊,比如將研發和市場連通起來,自然擁有解決問題的新視角。


第三,華爲人有請喝咖啡的意識。

任正非在公司內部,鼓勵大家“用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主動走出去,向全世界的頂尖高手去請喝咖啡,藉着咖啡去交流請教。有時,別人一句話就可以道破天機,在思想碰撞中激發出新的靈感。

因此,你也可以主動鏈接牛人,約飯、約咖啡,藉以向各路高手學習。


相信如果你將這三大意識加以應用,也會爲你的職場發展助力,開啓你的光速成長。

感謝孟晚舟,從她身上我們感受到了華爲人身上強大的學習競爭力。此時,在孟晚舟身上,我不禁想到了一種動物,叫“鳳凰”。


據民間傳說,當鳳凰的生命臨近大限之時,便會集於梧桐樹上浴火燃燒。在肉體經受巨大痛苦後,它們以更好的軀體而重生,這就是“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燒不死的鳥是鳳凰。”任正非一直強調,偉大的背後都是苦難。往昔的1028天,熬起來是何其漫長。相信經過磨難的洗禮,孟晚舟也獲得了重生般的改變。


如今,穿過了暴風雨的孟晚舟,變得更加大氣從容。未來,她將以更加果敢堅毅的性格,投入到華爲的奮鬥中。


孟晚舟,歡迎回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