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与王者

        大才子徐志摩曾受《现代评论》主编陈西滢所托,对青年诗人周灵均《海边的梦》进行修改润色,后发表于1925年11月28日《现代评论》第2卷第51期,现将原作与定稿皆录之如下:


        海边的梦(周灵均原作)


独自一个人儿在海边踽踽的徘徊,

遥遥的看那海天一角斑烂的霞彩,

使我悠然的想到我的情人现在哪儿在?

若有所待?——

为何她也不到这儿来?

于是痴立在海边许多时,

在沙滩上写了无数的相思字。

或者我与我的情人在海边散步,

步儿的徐徐,低低的私语,

同来同去,——

偶回首看双双的脚印一步一趋,

则我们当忘不了来时的路,

于是缓缓的唱一曲海边的恋歌,

拍着手相歌相和。

我在此海边不可以久留,

我与我的情人紧紧地手携着手,

天长地久——

一跳跳入海心,我们的尸体已腐朽,

但我们的心还有。

于是将这两颗心同群星一起挂在天上,

放射着人间伟大的爱的光。

夕阳已经沉沉的向西方落下,

这黄昏的美,美到不可描画,

飘泊天涯——

我遥望那海天一角是我家,

在这时候若有恋恋难舍,

于是想到我的情人,还记得昔时曾携手处,

如今教我向谁诉相思苦?苦!



                海边的梦(徐志摩定稿)


        我独自在海边徘徊,

        遥望着无边的霞彩,

        我想起了我的爱,

        不知她这时候何在?

        我在这儿等待--

        她为什么不来?

        我独自在海边发痴--

        沙滩里平添了无数的相思字。

        假使她在这儿伴着我,

        在这寂寥的海边散步?

        海鸥声里,

        听私语喁喁,

        浅沙滩里,

        印交错的脚踪,

        我唱一曲海边的恋歌,

        爱,你幽幽的低着嗓儿和!

        这海边还不是你我的家,

        你看那边鲜血似的晚霞;

        我们要寻死,

        我们交抱着往波心里跳,

        绝灭了这皮囊,

        好叫你我的恋魂悠久的逍遥。

        这时候的新来的双星挂上天堂,

        放射着不磨灭的爱的光芒。

        夕阳已在沉沉的淡化,

        这黄昏的美,

        有谁能描画?

        莽莽的天涯,

        哪里是我的家,

        哪里是我的家?

        爱人呀,我这般的想着你,

        你那里可也有丝毫的牵挂?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两首诗放在一起比较,高下立见,这就是青铜与王者的区别,徐大才子,这位现代诗歌的白马王子绝非浪得虚名,他那首《再别康桥》已经代表了现代诗歌的最高水平。

        世人眼中的徐志摩,是名副其实如假包换的爱情专家,似乎一辈子除了写诗就是泡妞,甚至可以为女人去死,将风流才子这个职业做到了极致。

        徐志摩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永远都在追寻浪漫感觉和新奇活法。在他人生的词典里,无聊、平庸与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注定会被剔除,他就是一簇璀璨的烟花,绽放在民国的夜空,绚丽多姿,奇彩无比,转眼又消失不见,耐人寻味。

        作为一位感性的诗人,博爱、关怀是徐志摩的本心,连他的朋友们都说他天真得像几百个月大的小孩。爱,是徐志摩生命的养分;美,是徐志摩生命的支柱;自由,是徐志摩生命的灵魂,是他作为人的最高秉性。

        不要问徐志摩一生曾经爱过多少人,你不懂他伤有多深,也许只有康河的水,才能抚平他内心的伤痕。剑桥大学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不见当年桥上人。而他的名字,在文学史的天空,注定会成为一颗恒星。

        徐志摩不同于周作人,周作人是文学上的思想家,他的人道主义强调的是个人本位;徐志摩也不同于闻一多,闻一多是文学上的爱国者,他思索的是民族与国家;徐志摩关注贫民,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因为他不仅是年轻而富有才情的诗人,也是唯美的理想主义者,更是独一无二的徐志摩。

        他不像有些诗人那样,只在某一侧面进行尝试,而是从整体出发,顾及到诗歌艺术的诸多因素,尽可能地将各个方面都做好,以便从宏观上实现诗艺的完美。同时作为新月派旗手,徐志摩十分重视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与建筑美。从节奏感方面来看,他除了注意音组的整齐外,还注意韵律的铿锵和平仄的和谐。在韵脚安排上,徐志摩诗用了西诗常用的偶韵体,追求意象的动态化和意境美。通过情感的驱使,化物体的静态为动态,使其具备一种流动的美感。

        徐志摩笔下的意境,是与他的理想主义憧憬,与他的诗化生活主张以及浪漫主义情思紧密相连。诗的凝聚和诗的创造,不似哲学把经验提炼为一句口号,而是将感觉和经验转化为意象的创造。

        徐志摩诗歌在形式上的探索,是洋为中用。在格律上的追求,是古为今用。他将白话文提升到流畅活泼、同时又富有诗性的语言,他的创作实践对中国新诗有极大的贡献,在白话与诗意、规矩与自由、民族性与国际化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为现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拥有留洋背景的徐志摩,在诗歌创作上摆脱了古典诗歌含蓄、内敛的情感特点,感情表达强度和表现方式等方面都有新的创新。与古诗相比,徐志摩诗的形式,包括对意象的表达,有了一定的自由性,富于变化,徐志摩诗歌关于意象的叠句和变体叠句运用明显,而且在表述上倾向于简单通俗的口语化。

        江山代有人才出,徐志摩对于白话新诗的重要贡献就是诗歌意象的成功产生,他的诗歌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对西方优秀文化借鉴的产物和结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