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輸出(紙質書)】《青年文摘-2021年NO.06》(三)

今天的閱讀進度條是:23/72頁。


今天看的第一篇文章《偶然與你相遇》說得是一個成長後重遇的故事。

我一直在期盼這樣的時刻,我們都長大成熟,我們走在街上,突然地相遇。我期盼我們還愛着對方,我們有機會和對方說,過去沒有做好的,我們還有機會修正。

很少人擁有第二次機會,但如果你們真的擁有這種機會,你想勇敢試一試。

文章裏的這一段說的是男孩和女孩重逢之後的愛情,但我卻覺得在親情和事業上也一樣。

今天醫院不批准出省,國慶節回不了家。

去年有過一段時間對於相親和原生家庭的思考,對於父母和做好父母的思考,對於相親和做好相親的思考等等。

但在外工作的日子以及國家三胎政策、教育行業變動等等,又讓我迭代了這些“未來家庭生活”思考的結果。

想家了,也想陪陪爸爸媽媽了。

的確工作之後對於自我生活的分享沒有那麼多了,比如大家朋友圈的三天可見什麼的,所以親朋好友們漸漸也互相疏於瞭解彼此。(就是感情什麼的還在,在沉澱着,但是信息瞭解少了。)

所以也多了一些思考吧。

爸爸今天接電話的時候開了個玩笑“孟晚舟女士也在外三年呢,你就是這三年醫院不批准回家也和她一樣。”(舍友知道之後,玩笑說了一句,”爸爸的格局真大“。)

一切真好。


第二篇文章《近視帶我進入異想世界》。

如果連前路都沒有辦法看清,身邊的風景再綺麗也無法產生一絲一毫的美感。

眼鏡是一副畫框,框外是自創的藝術,框內是客觀的現實。現實規矩地固定在域內;自己探尋出來的藝術,則沒有邊際。

其實我們可以有很多種看世界的方式。


第三篇文章《一“網”打盡大自然》,提到了新詞“網絡生態學、網絡生態學家。”

第四篇文章《當愛無處安放》講的是親情的故事,父親離開後孩子和母親之間的單親生活。

我們互相在表面上迴避着,又在背地裏悄悄看向對方,希望目光能留下記號。

她把自己消耗在了“母親應該能做出一桌好菜”的行爲準則裏,消耗了在了她最不擅長的內容中,自然也沒有力氣去照顧我真正的需求。

“因爲也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事情啊。”這句話好像是一句魔咒,心情的好壞之後就又了“籌碼”,高興是需要衡量的。有些小事不足以被標記爲一件“值得開心”的事。

看完之後也有點堵,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的父母,第一次做孩子的孩子吧。

現在的我(工作第二年)也之前讀書期間、工作第一年的我和解了一部分,我覺得是思維開拓與迭代之後的作用,更能理解一些了,更能妥協一些了。


第五篇文章是介紹《“三無”數學家 保羅·埃爾德什》的小傳文章,他對於數學的熱愛超過了物質,所以沒有財產、妻小、固定居所,也和精神世界的數學思考和諧生活着。

第六篇文章《小區門口有個解憂雜貨店》,說的是作者去小區門口雜鋪購物的感想。


今天先看這麼多,下次繼續。

ps:感覺彩筆手寫拍照構圖會好看一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