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输出(纸质书)】《青年文摘-2021年NO.06》(三)

今天的阅读进度条是:23/72页。


今天看的第一篇文章《偶然与你相遇》说得是一个成长后重遇的故事。

我一直在期盼这样的时刻,我们都长大成熟,我们走在街上,突然地相遇。我期盼我们还爱着对方,我们有机会和对方说,过去没有做好的,我们还有机会修正。

很少人拥有第二次机会,但如果你们真的拥有这种机会,你想勇敢试一试。

文章里的这一段说的是男孩和女孩重逢之后的爱情,但我却觉得在亲情和事业上也一样。

今天医院不批准出省,国庆节回不了家。

去年有过一段时间对于相亲和原生家庭的思考,对于父母和做好父母的思考,对于相亲和做好相亲的思考等等。

但在外工作的日子以及国家三胎政策、教育行业变动等等,又让我迭代了这些“未来家庭生活”思考的结果。

想家了,也想陪陪爸爸妈妈了。

的确工作之后对于自我生活的分享没有那么多了,比如大家朋友圈的三天可见什么的,所以亲朋好友们渐渐也互相疏于了解彼此。(就是感情什么的还在,在沉淀着,但是信息了解少了。)

所以也多了一些思考吧。

爸爸今天接电话的时候开了个玩笑“孟晚舟女士也在外三年呢,你就是这三年医院不批准回家也和她一样。”(舍友知道之后,玩笑说了一句,”爸爸的格局真大“。)

一切真好。


第二篇文章《近视带我进入异想世界》。

如果连前路都没有办法看清,身边的风景再绮丽也无法产生一丝一毫的美感。

眼镜是一副画框,框外是自创的艺术,框内是客观的现实。现实规矩地固定在域内;自己探寻出来的艺术,则没有边际。

其实我们可以有很多种看世界的方式。


第三篇文章《一“网”打尽大自然》,提到了新词“网络生态学、网络生态学家。”

第四篇文章《当爱无处安放》讲的是亲情的故事,父亲离开后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单亲生活。

我们互相在表面上回避着,又在背地里悄悄看向对方,希望目光能留下记号。

她把自己消耗在了“母亲应该能做出一桌好菜”的行为准则里,消耗了在了她最不擅长的内容中,自然也没有力气去照顾我真正的需求。

“因为也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啊。”这句话好像是一句魔咒,心情的好坏之后就又了“筹码”,高兴是需要衡量的。有些小事不足以被标记为一件“值得开心”的事。

看完之后也有点堵,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的父母,第一次做孩子的孩子吧。

现在的我(工作第二年)也之前读书期间、工作第一年的我和解了一部分,我觉得是思维开拓与迭代之后的作用,更能理解一些了,更能妥协一些了。


第五篇文章是介绍《“三无”数学家 保罗·埃尔德什》的小传文章,他对于数学的热爱超过了物质,所以没有财产、妻小、固定居所,也和精神世界的数学思考和谐生活着。

第六篇文章《小区门口有个解忧杂货店》,说的是作者去小区门口杂铺购物的感想。


今天先看这么多,下次继续。

ps:感觉彩笔手写拍照构图会好看一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