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一件錯事,爲何你還一再堅持?《什麼心理》爲你揭開謎底

你是否也遇到過這樣的困惑呢?

你明明知道兩個人不合適,只是因爲自己付出了青春和感情,就遲遲不願意和對方分手呢?

你明明不喜歡這份工作,只是因爲在公司待的時間久了,就沒有勇氣去找自己喜歡的工作呢?

你明明知道做這件事沒有意義,只是因爲自己堅持了好長時間,卻怎麼也不肯讓自己放棄呢?

······

你一定很困惑明明知道自己堅持的事情是錯的,爲什麼仍然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堅持下去呢?

其實這種看似愚蠢的堅持,我們可以在心理學的角度找到合理的解釋。《什麼心理》這本書指出:人們之所以堅持錯誤的事情,不願意放棄,只是因爲他們自身正在經歷認知失調,而自己沒有意識到而已。

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與困惑,《什麼心理:我們爲何這樣想,那樣做》這本書將生活中有趣的小案例與學到就能用的社會心理學相結合,讓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我,探究自身行爲背後的原因,從而改變態度,去破解生活與工作中的種種難題。


在現實生活中,你所好奇的問題,在《什麼心理》這本書中都能找到你意想不到的答案。

下面,讓我們一起去揭開認知失調的神祕面紗,去真正瞭解它。

01.  什麼是認知失調?

我們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個童話故事:

     在一個炎熱的夏日,一隻狐狸走到了一個果園。果園中種滿了葡萄樹,樹上結滿了一串串紫色誘人的葡萄。

     狐狸看到這一串串的葡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於是它嘗試着去摘樹上的葡萄。可是葡萄樹太高,無論它怎麼努力,還是沒有摘到。

     於是,狐狸就這樣氣憤地走開了。它一邊走一邊安慰自己說:“我敢打賭,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


  那葡萄一定就是酸的嗎?不一定。而狐狸的這種“喫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這種行爲就屬於認知失調後的一種表現。

到底什麼是認知失調呢?

美國心理學家利昂·費斯廷格提出的核心觀點是:每個人對這個世界都有很多看法,但其看法與行爲及其各種看法之間都可能出現不一致。當我們覺察這種不一致時,內心會產生一種不舒服的緊張感,這種緊張感就是認知失調。

其實說白了就是,我們所感受到的世界與外在行爲不一致時,它們之間產生的矛盾就會引發個人認知失調。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四種不同表現形式的認知失調:

1.不恰當理由與認知失調

    如果你想讓一個人能夠努力工作,你認爲是大獎勵更能激勵人還是小獎勵更能鼓舞人心?

     我們一般都會認爲獎勵越大,我們就越有鬥志。然而並非如此。

     書中通過實驗證明:小獎勵比大獎勵反而更能激發人們工作的熱情,讓人們賣力地工作。

      通過一個很小的獎勵就可以讓員工賣力工作的現象,其實就是認知失調。

   當我們賣力工作得到的卻是一份很小的獎勵,此時我們的內心想法和外在行爲就產生了矛盾。當外界找不到合適的理由時,那我們就會通過改變自己工作的態度來適應外在行爲。因此,也就是更加努力地工作。

   這種認知失調的行爲是最普遍也是最難理解的行爲。

2.自由選擇與認知失調

   當一個人是自主選擇做某種違背自己信念的行爲,那他就會主動改變自己之前對於這件事的看法。

    例如:你本來不喜歡看某一本書,但是有一天你自己主動拿出這本書來看時,你就會發現這本書其實寫得也挺好的,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糟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自由選擇的認知失調。

3.努力與認知失調

   如果一個人花了很大力氣完成了一件毫無價值的事情,就可能傾向於提高自己對於這件事情的喜愛程度來減少失調。

   這也就解釋了爲什麼即使兩個人感情不合卻仍然不願意分手,即使工作無意義卻依然堅持的真正原因。

 4.決策後認知失調

決策後認知失調就是當我們在兩種選擇中做出決策,我們就會通過高度肯定自己的選擇,貶低自己放棄的選擇這樣的方式來解決。

人們總是對自己買到的東西誇誇其談,而另外沒買到的商品再好,也會視而不見,就是這個道理。

 不管是哪一種認知失調,它都反映了人們內在心理與外在表現不一致的情況下,通過改變個人態度來減少失調的一種行爲。

認知失調,是我們通過改變自身態度來迎合自我行爲的一種自我安慰的方式。

2.爲什麼會出現認知失調?

費斯廷格給出的解釋是我們每個人對世界的看法都要與自己的所感所爲保持一致。當我們對一件事或者一個人付出太多心血時,爲了保持這種一致性,我們的行爲會反過來改變我們的態度。

所以,認知失調的一般會在我們的行爲與我們自身想法不一致的情形下出現。我們在某件事情上付出越多,我們的大腦就會不斷提醒自己它有多重要。

是否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認知失調呢?其實未必。

面對一段相互折磨的感情,有的人能勇敢說分手,而有的人卻苦苦相求,始終不願意放棄這段感情。

面對一份幹了多年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有的人能夠勇敢辭職,去尋找自己的另一個天地,而有的人卻一直畏畏縮縮,堅守着這份不喜歡的工作。


爲什麼遇到同樣的問題,有的人會出現認知失調而有的人卻不會呢?

書中指出認知失調的產生有兩個重要前提:第一:行爲是行爲者主動選擇做出的;第二,這個行爲必須與行爲者的核心自我概念產生不一致。

只有滿足以上兩個前提時,我們就會出現認知失調的情況。

例如:同樣面對一份不喜歡的工作,如果這份工作是父母安排的,那我們離開就不會出現認知失調問題。如果這份工作雖然不喜歡,但是可以滿足我們生活的需求,我們也不會出現認知失調。

  但是如果這份工作是自己選擇的,卻怎麼努力也無法滿足自己內心的需求時,我們就會出現認知失調。我們此時只能通過“公司前景不錯”“我的收入很穩定,可以養活一家人”等理由來讓自己達到心理平衡。

認知失調的情況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比比皆是。出現認知失調,我們往往會採用麻醉自我的方式去應對現實,從而無法從糟糕的現狀中擺脫出來。所以,避免認知失調的出現,才能讓我們看清現實,做出正確的判斷。

03 如何避免認知失調?

既然認知失調會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如此多的困擾,那我們該如何避免認知失調呢?

作者在書中介紹了兩點避免認知失調的方法:

第一,保持對自己的內心覺察。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先問自己:我爲什麼要做這件事情。

當我們看到一個人苦苦挽留一段不值得的感情,一個人在一家沒前途的公司苦苦奮鬥時的情形時,我們既心疼又不解。

其實他們不是不瞭解事情的真相,只是無法面對現實而已。

作者在書中指出:能夠勇敢直視自己的內心,承認自己的愚蠢並真正接納自己不完美的人,纔是真正內心強大的人,他們能及時止損,從認知失調中脫身。

所以,想要從認知失調中解脫出來,就要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與自己的內心對話。

面對一份感情,如果我們能從自己內心出發,意識到自己看錯了人,意識到這段感情的失敗,我們才能真正從這段感情中走出來。

面對一份工作,如果我們從內心出發,意識到自己即使再努力也不會在這個公司有發展,意識到自己選擇錯了公司,我們才能勇敢地邁出這一步,重現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不想被認知失調所控制,那就要不斷強化自己的內心,時刻保持內心的覺察。

只有時刻保持內心的覺察,我們才能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判斷,而不是用自欺欺人的方式來麻痹自己。

第二,增加一個外部藉口,預防他人出現認知失調。

最近新聞上曝光了很多刷單被騙的案例,其中有很多人是多次轉款之後被親戚朋友提醒才發現自己被騙的經歷。

其實當你在第一次付款無果後就已經感知到被騙了,而自己已經付了錢,即使感知到不對,還是會抱有一絲幻想支付另一筆錢給對方。

就這樣,你接二連三地給對方轉賬,最終的結果就是血本無歸。

這是一種很嚴重的認知失調而導致的後果。

如果有家人能夠告訴她,這個錢警察可以幫忙追回來或者說這些錢是別人送的,被騙了也沒關係,對方就可以從外部藉口中轉回內心的平衡,從而不會再繼續被騙了。

 所以,當別人出現認知失調做出一些錯誤決定時,其實是他從外部找不到行爲原因,只能把目光轉移到自我態度上的結果。此時,我們給他一個外部藉口,就可以消除認知失調給他帶來的焦慮感。

特萊斯曾說:“人生最困難的事情是認識自己。”《什麼心理》這本書讓我們從心理學角度看清了自己,瞭解了自我認知上的缺陷。當我們能夠看清自己,時刻保持覺察,我們就會避免認知失調的出現。

如果你對於自我認知有着種種的迷茫與困惑,那就請你讀一讀《什麼心理》這本書,從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