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驅動》:掌握做成一件事的心法和技法,成長爲更好的自己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每天都有許多事情要做?在做事之餘,你有沒有思考過,如何才能做成一件事?看到這個問題,你陷入了沉思,因爲你好像真的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即使這樣,也沒有關係。那麼我們就從現在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就好了。

爲了幫助我們思考這個問題,找到做成一件事的方法,我們可以參考周嶺的新書《認知驅動:做成一件對他人很有用的事》(以下簡稱《認知驅動》)。雖然這本書中所說的成事指的是培養一項習慣或者掌握一項技能,但是對於我們思考成事的方法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可以將書中成事的方法普及到生活和工作中的所有事情上。

提起作者周嶺,不知道你有沒有讀過他寫的《認知覺醒:開啓自我改變的原動力》?如果你讀過這本書的話,相信你會非常有收穫。同樣,《認知驅動》也是一本讓人讀完有收穫的書,你會看到許多底層的規律和方法,對於我們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在《認知驅動》一書中,周嶺給我們分享了做成一件事的心法和技法。如果我們仔細思考的話,會發現這個分類非常有道理,因爲在做一件事情前,我們需要做好心理準備,之後纔是行動。

01/做成一件事的心法

現在請你回顧一下自己的生活,你在做一件事之前,會有怎樣的想法或者心理活動?是覺得自己做不到,還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抑或是感覺自己能力不足?正是這些擔心和憂慮減少了我們做事的自信程度。那爲了增加我們做事的信心,我們可以嘗試周嶺在《認知驅動》書中分享的以下方法:

方法一,學會好好說話。你有沒有觀察過自己的說話習慣?無論是和別人說話,還是與自己對話,你通常都會如何說?比如,在做事前,尤其是覺得這件事困難時,你會如何說?是說“我不做到”嗎?那你有沒有觀察過,當你這麼說時,你是不是開始變得消極,覺得自己無能爲力?如果我們換一種說法,比如“我暫時還做不到”,你的感受又會如何?是不是開始變得積極,覺得自己只要努力,就可以克服困難?

由此可見,語言對於我們的態度和行爲都有着深刻的影響。所以,在我們做事前,或者在做事的過程中,但凡遇到困難,我們要學會好好說話,多說一些積極的話語,以此來改變自己的態度和行爲。

方法二,學會包容。隨着我們年齡的增長,智慧的增加,我們就會發現世界是複雜的,生活是包羅萬象的。儘管我們知道,可我們有時還會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元世界。爲此我們不喜歡一件事,就不去嘗試;做事就急於看到結果,沒有耐心;覺得自己無法掌控事情,就開始焦慮等等。

爲了改善以上這些情況,我們就需要走出二元對立,學着包容。我們需要明白做事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需要一個過程,而且結果不是馬上就可以看到。所以我們要給自己一些耐心和信心。

方法三,學會應對壓力。但凡做事,我們就會感覺到壓力。爲此,我們會覺得壓力是不好的,如果能過上一勞永逸的沒有壓力的生活,那該有多好。可實際上,壓力並沒有好壞之分,而是有輕重之分。如果壓力適度,反而對我們的生活有好處。

可是我們一覺得壓力大,心理負擔就重,更談不上好好做事了。因此,我們要學會應對壓力。爲此周嶺在《認知驅動》書中,給我們分享了他的方法,即“儘量不要同時設定很多目標,主動降低期待,不急於看到成果。”下次覺得壓力大的時候,我們可以看看是不是給自己安排的事情過多?如果是的話,我們可以少安排一些事情。

此外,關於做成一件事的心法並不只是以上這些學會好好說話、學會包容、學會應對壓力,在《認知驅動》書中,周嶺還給我們分享了許多其他的心法,比如在做事前明確目標、明確做事的價值、學會理性思考等等。這些做事的心法會讓我們明白做事的意義,增加我們的自信心,幫助我們克服心理障礙。

02/做成一件事的技法

克服了做事的心理和情緒障礙後,在做成一件事前,我們還需要掌握做事的技法,也就是明確做成一件事的方法。如果我們清楚地知道做事的方法,那麼事情的完成也就事半功倍。當然,不同的事情會有不同的完成方法,在這裏我們所說的方法,指的是做事的底層邏輯。爲此,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實踐周嶺在《認知驅動》書中分享的如下方法:

方法一,寫下來。在做事前,你會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寫下來嗎?如果你沒有書寫的習慣,現在可以試着把要做的事情一件件寫在紙上。雖然不寫的話,我們也會記錄在大腦裏,可是寫在紙上,會一目瞭然,讓目標更加清晰。除了寫下要做的事情外,我們還可以寫下做某一件事的目標和意義。目標和意義清晰,會增加我們做事的動力。此外,我們還可以寫下自己在做事過程中總結的心得體會,對於我們完善做事流程,提高做事效率都很有幫助。

方法二,降低期待。雖然我們可以把自己要完成的事情寫下來,但是分配在每天時,我們要學會降低期待。要知道每天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時完成許多事情。所以,我們每天只要完成兩三件對自己來說重要的事情,就已經很好了。不貪多、不圖快,一次做成一件事,不僅會積少成多,還可以保證質量。

方法三,深度練習。在保證做事質量的前提下,我們還要學着提高做事的速度,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練習。深度練習會提高我們做事的熟練度,如果是習慣的話,可以幫助我們儘快養成習慣;如果是技能的話,可以幫助我們熟練掌握技能。除習慣和技能外,生活和工作中的其他事情,如果也能多加練習的話,會幫我們節省時間。這樣我們可以用多出來的時間,用於休閒放鬆或者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如果你嘗試了寫下來、降低期待以及深度練習等做事的方法後,你還想了解更多,你可以實踐《認知驅動》書中其他的做事方法。當然,方法是否對我們有效,得我們實踐過才知道。我們在實踐後,還可以結合自身的特點和經歷,將方法加以改進,變成適合我們自己的做事方法。

03/啓發

相信你在瞭解《認知驅動》書中的做成一件事的心法和技法後,會收穫獨屬於你的感悟和啓發,讓你的生活有所改變。正如周嶺在《認知驅動》書中所說,“只要書中有一個點觸動了自己,並讓自己的生活發生了真實的改變,這次閱讀就是有效的,這本書就是超值的。”

實際上,在讀《認知驅動》這本書時,我經常受到觸動。爲此,在這裏跟大家分享書中最觸動我的三個點:

第一,輸出意識。不管是向他人學習,還是讀書所得,我通常會覺得知道了就是一件好事。可實際上,知道了並不能改變什麼,知道了還得做到,也就是輸入了知識,要有所輸出。比如,讀書後,用自己的話寫讀書筆記、書評,將書中知識用於實踐,這些都是輸出。在培養習慣、練習技能的過程中記錄心得體會,這也是輸出。只有不斷輸出,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掌握了、做到了多少東西。

第二,價值意識。學習寫作以來,我一直困惑於寫作的意義。我知道寫作可以記錄自己的心得,分享出來,也許會對他人有所幫助。但是,寫作到底是要寫什麼?瞭解了周嶺所說的價值規律後,我這才明白,寫作要寫出對別人有價值的內容。一旦明白這一點,那麼日後在選書時,就會選一些經典好書,在寫作時,就會精心打磨文字,讓文字有價值。

第三,利他意識。在瞭解利他意識之前,我總是會想,別人能給我什麼。可是這樣想的話,一旦得不到,就會失望。瞭解了利他意識之後,我突然意識到,重要的是我能給別人什麼。而且,凡事從利他的角度來考慮,會有許多之前沒有意識到的好處。

比如在人際關係方面,關注自己的付出,不期待獲得什麼,心態更平和,關係也更融洽;在自我成長方面,關注提高自身能力,希望自己所學可以幫助他人,學習更有動力;在寫作方面,提醒自己寫出有價值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當然,深受觸動以及獲得啓發後,最重要的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去實踐。只有行動起來,我們的人生纔會有所改變。

看到這裏,相信你對《認知驅動》這本書有了更多的瞭解。仔細想來,當我們做事遇到困難,不知如何行動時,我們不是無能爲力,還是可以向過來人尋求建議和幫助。但是,在瞭解了做成一件事的心法和技法後,接下來就要靠我們自己。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不僅會收穫做事的經驗和心得,而且還會收穫成長。在不知不覺間,我們會成長爲一個更好的自己,向着自己的目標一步步邁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