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準目標,持之以恆——私塾班第六學期期末分享會報道

私塾班開佔物華,

衆人指道抱朴家;

杜師桃李滿天下,

何須堂前更種花!

每個學期舉辦一次的“抱朴講堂·國學經典私塾班第六學期心得/論文發表會”已於9月11-12日在抱朴講堂·上海總部圓滿完成。

在過去的一個學期中,抱朴講堂主講教授杜保瑞帶領海內外將近130位同學學習了《周易》、《莊子》和《大乘大義章》等經典。在學期結束之時,同學們回顧一學期的學習成果,有感而發,寫出了心得或論文,在期末分享會上發表,並接受教授們的指導。

本次會議的點評教授分別是:

劉強:同濟大學教授,詩學研究中心主任,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樊沁永:揚州大學哲學系副主任,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博士後,國際易學聯合會理事。

杜保瑞:原臺灣大學教授,現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人文學院國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在本次會議開幕式上,會議主席杜保瑞教授發表了致辭。他從自身、私塾班學員、抱朴講堂三個角度總結了私塾班三年來的辦學成果。杜老師感謝在抱朴講堂私塾班成長過程中一直給予關注和支持的老師們,同時鼓勵同學們要認準目標,立下志向,把國學經典逐步內化,用以指導自己的人生。

——杜保瑞教授

分享會第一天上午,點評教授樊沁永老師發表主題演講——陽明先生的《教條示龍場諸生》,從如何正當理解、辨別宋明儒學引出話題,穿插着道、佛兩家的文本、義理做參會,傳授了陽明先生被貶至貴州龍場,還不忘教導當地青年學子的四大要旨:立志、勤學、改過、責善。

——樊沁勇老師

分享會第二天上午,杜教授和劉強教授就傳統文化的學習、研究和傳播進行了對談。談話中,劉強老師用四句話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個人觀點:文化的本質是人化,國學的本質是人學,教育的本質是化人,化人的本質是化心。杜保瑞老師介紹了自己求學和研究中國哲學的經歷,體現出他強烈的使命感和深切的情懷,杜老師說,他要盡到知識分子的責任,自覺承擔中國文化的傳播和民族精神化育的任務,更加積極踏實地投身傳統文化教育和推廣工作。兩位老師的談話讓大家受益良多,得到了深刻的精神洗禮。

——杜保瑞教授和劉強教授

在本次發表會上,私塾班同學羅蘭、張莉、馬琳傑、王藤達、汪鴻、馮冠凱、趙延風、萬麗珏、程建浩、王豪、霍啓豪、韓森森、張兵、許業元、吳青育、沈鋼、胡秀娥、徐邱敏、王金元、徐菁菁、

——部分同學線上合影

張諾、賈楨麟、朱羽秋、馮俊傑、劉華、賀琳淋、黃仁芬、周依琳、陳沛錦、陳曦、李亞玲、黃子洵、梁紹玲、武剛剛、楊浩楠、薑桂芹、劉秀霞等,紛紛發表了自己的心得或論文。施梨屏、周靈敏、白瑜、於素雅、李瑛、李睿凝等同學在會議閉幕式上也發表了自己的學習感想。

——部分同學線上合影

北京大學教授趙延風沿用杜老師的四方架構對《大乘大義章》做了深入的解讀;徐邱敏“老靈魂”附體,貫通老子和坤卦之間的關係,營造魏晉時期談玄論道的感覺,讓人理解起來暢通無阻;韓森同學分享自己是如何將《周易》六爻和道家老莊、法家韓非子以及佛家的智慧運用在企業管理當中;馮俊傑從《孟子》中體會到立志、向善、做大丈夫行仁義、有善有樂的人生主題。

——北京大學教授趙延風

本次發表會發表形式豐富多樣,線上線下相結合。因爲對國學經典的熱愛,世界各地的同學在抱朴講堂產生了鏈接。

——劉強教授和同學合影留念

期末分享會上鸞翔鳳集,除了上海各處匯聚而來的同學,還有從四川而來的劉秀霞,從杭州而來的黃仁芬,從餘姚而來的萬麗珏,除此之外還有身處美國的羅蘭,臺灣的施梨屏、白瑜,以及香港、北京、湖南、江西、廈門、貴州、雲南等地的同學。同學們採用各種題材,如:心得、報告、論文和感言等等各種形式發表了自己的學習成果。研究主題涉及儒家經典:《周易》、《論語》、《孟子》、陽明學說;道家:《道德經》《莊子》;佛家經典《大乘大義章》、《大乘起信論》、《阿含經》等等。

——黃仁芬同學

12日下午閉幕式上,同學們被授予了相應的學分證書、全勤打卡證書、優秀打卡證書。在私塾班學習了兩年的同學被授予了私塾班碩士學位證書。樊教授、劉教授和杜教授,分別發表了總結致辭。他們肯定了同學在國學上的進步,表達了對發表會形式與內容的認可以及對同學的期許,展望了私塾班光明的未來。

——兩位教授爲同學頒發學分證書

抱朴講堂澤溪老師回顧了抱朴講堂的各種活動,介紹了未來的課程項目規劃,澤溪老師對同學們的支持表示感謝,對私塾班工作同仁的盡心盡力表示認可。

——澤溪老師

燕然老師分享了自己學習國學的感悟,點明瞭深入經典的重要性,並總結了本次私塾班發表會的特色和亮點,高度讚揚了同學們的付出和努力,表達了對教授們致力於文化傳播事業的敬意。

——燕然老師

私塾班第六學期心得論文發表會在一片喜悅熱情的氣氛中圓滿完成了。不過私塾班同學們的學習之路仍向遠方無限延長。讓我們帶着老師們的殷切期望和諄諄教誨,在國學之路上篤志前行,把中華文化傳揚開來,傳承下去!

編者語

很多時候,現代生活的困境,古人早已幫你解答了,經典古籍歷經了時代變遷依舊生生不息,都是思想之精華,是永恆的智慧,是現代人不能錯過的解惑寶典,與當下生活息息相關。

閱讀經典,需要有專業的導師指路,需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去研讀和理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最後方能得自心開悟。

我們正是一羣熱愛學習的人;一羣追逐夢想的人;一羣攀登思想最高峯的人;一羣致力於把中國哲學智慧運用到當下生活的人。

如果您覺得不錯,請關注並轉發。如果您對文中的觀點有不同的看法,請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